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范文(精选17篇)

【www.gxxing.cn--策划书】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纪律检查机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合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的文章17篇 ,欢迎品鉴!

【篇一】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目前,我国国有的大中型企业都陆续在本企业内部尝试性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并以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来作为强化和制约企业内部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对内部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强有力的监督功能,可以大大增强企业对各下属单位的约束力,保证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因此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特点包括:(1)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既是本单位的审计监督者,也是根据单位管理要求提供专门咨询的服务者。(2)审计程序的相对简化性。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的情况比较熟悉,具体实施的审计工作都大为简化。(3)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

  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都陆续在本企业内部尝试性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将其作为强化对企业内部各级行政首长监督管理的有效机制和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使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朝着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逐步完善和发展。但是,由于受审计环境和审计手段的制约,加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不足,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制度目前还不够健全,致使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企业管理当局及广大内审工作者进行认真思考,并不断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

  审计内容主要是检查各类报表是否编报齐全,并对报表中的内容进行核对,注意报表反映的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与其他会计期间的分析对比,有关重大影响因素是否予以揭示,并要结合报表内容的审计,验证报表附注说明是否真实。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审计的要点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审计,损益表的审计,现金流量表审计,合并报表审计这几项。

  资产负债表在审计的时候主要注意其编制方法的正确性,报表中项目的完整性以及报表所反映的项目和内容的一致性,当然再核对当中还要注意账目上费用的真实性。损益表的审计除了要注意其格式的正确性和项目的完整度外,还要注意损益表中产品的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是否与其附表相一致。现金流量表的审计主要注意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是否恰当,企业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量是否完整、准确,与有关报表相核对。合并报表的审计主要注意其编制的基础,合并报表的范围,企业内部经济情况,会计分录是否完全抵消等。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

  我国现在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问题,审计组织的模式与企业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不相适应。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存在很多的问题,专业人才缺失,企业在做账的时候存在造假账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低,不能真正的提出有价值的内容和意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混乱。审计工作没有落于实处,只是流于表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性不强。企业内部审计范围的狭窄等等的问题阻碍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同时受限。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是抗衡跨国公司的主力军,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就需要有与其内部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

  我国现行的体制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都较弱,没有完善的制度保证其本身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受到其领导层的限制。因此,在审计部门的设计上可以整合化,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形成一个整体,让上下级的内部审核部门形成直属的关系,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咨询、评价、服务的职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2.设立专业性强的审计队伍

  审计人员的职责履行缺失问题,某些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低下,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审计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违法的事项也隐瞒不报,这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为了更好的落实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针对审计人员制定相应的问责制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是保证审计工作有效实行的基础。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加强其对国家的经济法和企业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认识,这样能保证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收支的有效审计和客观评价。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有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外,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包括对会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与时俱进。

  3.明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目标

  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根据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将审计工作的重心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审计转移,为企业的宏观管理服务,促进企业发展。

  在明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目标的同时,还要改变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由单一的问题,促进审计职能从单一的监督职能向监督、服务与管理的多种职能转变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的审计重心向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上发展已成为必然。

  4.加强内部审计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

  加强内部审计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加强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加强企业审计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使政府能了解国有企业财务现状及问题,并就相应问题出台政策来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管力度,加强审计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5.拓宽审计领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内部审计不仅要实现观念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内审工作上的突破。随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日益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效益性审计目标将上升为主要的审计目标。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重点向下列领域拓展其作业:(1)内部管理审计;(2)质量控制审计;(3)合同审计;(4)经济责任审计;(5)风险管理审计;(6)环境内部审计。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不断向着高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国有企业要是想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就需要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促进企业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国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在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和评价组织控制发挥着作用的同时,促进了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了企业在改制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完善内部审计流程,对企业内部的审计体系的健全建,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二】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管理创新实践

  一、实施背景

  随着国网公司电网建设和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企业对内部控制建设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日趋强烈,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为企业保驾护航作用,如何解决审计管理中存在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成效,需要审计人员从管理体系方面进一步研究并实施应用。

  (一)内部审计基于风险导向的职能要求进一步强化。

  基于风险防范与依法治企的要求,在近几年的内部审计活动中,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已基本实现公司业务与领域的全覆盖,企业集团对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促进规范经营、依法治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内部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及力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公司业务全方位地大范围审计,仅靠现有审计人员力量以传统审计方式已难以满足任务需要。根据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审计人员调查数据,同时具有生产管理相关专业学习经历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0.39%,5年以下审计工作经历人员总人数的48.31%。公司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在推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监督保障作用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三)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程度需要进一步深化。

  从近年内外部审计检查结果看,由于管理模式存在漏洞或人为主观因素等,习惯性违章、屡查屡犯的现象仍然存在,将审计成果更深入地运用,更好地转化为企业规范管控的行为中,需要本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方法、方式上进行创新。

  二、基本内涵

  国网信阳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立足现状,创新管理模式,充分汲取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在审计工作标准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审计资源集约化方面的创新经验,在审计队伍组建、审计现场把控、审计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一是在审计项目实施中,集中调配全市、县公司审计及相关专业人员组建审计队伍,交叉互审、专业融合,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了人力及专业保障。二是依托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编制的审计方法查证指引和法律法规库,套用涵盖审计过程描述、重点核查事项的审计记录模板,通过系统的在线应用,确保了审计工作质量可靠、达标。三是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实行审计问题整改六项保障措施,四项遵循原则,日常台账跟踪及强化考核等方式促进问题整改规范。

  三、主要做法

  (一)深化审计资源集约化,专业参与壮实力。

  1.扎实组建队伍。突破专业限制,以各县公司审计部门为人员选派的责任主体,由公司领导签发审计队伍组建通知,辅以对县公司业绩考核奖惩手段,组建涵盖公司经营管理各项专业的审计队伍。在专项审计中,除审计、财务专业以外,充实进工程、物资、营销等部门专业人员,保障了审计现场人力资源充实,激发了审计队伍活力。

  2.巧妙安排分工。在审计队伍中,每批次审计人员占比约45%;营销及供电所专业人员占比约25%;财务专业占比约15%;工程及物资专业占比约15%。在任务分工方面,审计专业人员一般承担主审、组长、小组长等任务。其他专业人员中,专业技能较熟练的人员一般占一半比例,其余部分分散到各个小组,由小组长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引领完成工作任务。

  (二)完善审计工作标准化,统一模板给指引。

  1.思维导图助查证。

  通过对省公司宣贯的审计方法查证指引进行学习,为非审计专业人员开展工作给予了提示和引导。审计指引包含重大决策、工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福利、集体企业、职务消费七个方面审计问题示例及相关法规依据,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2.记录模板保质量。

  在审计项目中,预编制内容翔实的审计记录模板,作为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每份记录构成包含审计过程、发现问题及法规依据、原因分析、审计建议等。通过依照审计记录模板描述的审计过程及方法,被审单位存在对问题及风险得以发现和暴露。

  3.法规依据立显功。

  对公司在用的国家、国网及省公司层面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形成内容全面的法律法规库,在审计项目开展中,为审计人员查找依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提升审计手段信息化,现场取数增实效。

  取得系统数据。一方面对数据分析找寻疑点,一方面与档案资料核对,进行符合性测试,同时对系统信息流转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查找管理缺陷,提示相关风险。

  四、实施效果

  (一)实现业务双赢,共促规范管控。

  1.促进专业融合,提高规范意识。通过抽调专业人员参与审计检查项目,使专业岗位上的人员跳出固有思维,换个角度去审视专业工作,举一反三,自查规范,从主观上强化各专业人员依法治企、防范风险的意识。

  2.强化专业参与,储备审计力量。在审计方法查证指引、记录模板及法规库的引导下,至今公司参加过审计项目的专业部门及二级机构等人员已累计达64人次,参加过多次审计项目的专业人员约11人次,为审计开展工作组建队伍储备了较为丰富的潜在资源。

  (二)审计硕果累累,助力风险管理。

  审计成果实现新跨越。通过新的审计管理模式,2015年仅上半年,国网信阳供电公司完成专项审计10项。项目个数较上年同期增幅43%,审计发现问题及建议是上年同期的2倍,审计范围更为开阔,更综合全面地对被审单位整体风险水平给予客观公正评价。

  (三)成果深化运用,堵塞管理漏洞。

  1.领导重视强化整改。凡大型审计项目结束后,均由公司领导召集专题会议通报审计问题,公司领导亲自听取汇报并部署整改任务。

  2.长效机制保障整改。整改;六制;保障措施,使问题整改工作形成了专业化、常态化管理模式,使审计成果运用更;接地气;,渗透性更强。

  3.强化责任严格考评。对问题责任单位及负责人严格追究责任,增强了审计成果威慑力。公司人事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存入档案,使公司对干部的管理更加全面综合。

【篇三】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一、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支出审计为主,关注预算分配的公平和效率,延伸检查重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同时,加强对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审计,促进地税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维护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计划对财政局、地税局进行审计,同时对区水务局、农牧局等预算单位进行延伸审计。

  二、加强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按照《xx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公路、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拆迁等重点项目进行审计,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程审计监督。揭露项目报批中的舞弊行为、项目发包招标不规范、多计工程造价、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效益。

  三、强化民生资金审计。加大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保及;三农;等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重点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救济救灾资金、就业解困资金、新农合资金等涉及民生的资金(基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拟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人事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劳动就业局、残联等单位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

  四、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根据自治区审计厅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委托积极开展党工委书记、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事求是进行责任评价,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促进规范权力运行,为组织部门考察、使用和管理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五、加大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力度。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切实加强审计整改落实力度,提高审计执行力,加强对审计结果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回访和检查,保障审计效果、维护审计。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真抓实干的审计干部队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执著的奋斗精神,教育干部用心想事、激情干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工作落实上。进一步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倡导严谨、文明、务实、清廉、进取的工作作风,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为全面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四】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条件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

  1企业审计的主要风险点

  1.1惩处流于形式,专门核算科目及标准不明确

  近两年审计报告结果表明,流于形式是企业审计在整改方面出现最严重和最主要的问题。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审计标准,在其他的条例中也没有将审计标准详细化和明确统一。如果企业的审计标准没有统一,就会大大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1.2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水平体现如下:第一,大量的数据审计业务需要高水平的审计信息化系统,目前企业的审计信息化系统还不能够与其匹配,应用软件在设计和更新方面的速度也较为落后。第二,企业内部有些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大多数的审计人员对财务管理知识比较了解,但是当涉及到审计系统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知识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一无所知。第三,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信息化进行了优化,对企业信息的应用软件也足够了解,但是并没有将其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而还是按照之前的手工审计方法,设备使用率的降低大大增加了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1.3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风险

  信息化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企业在了解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和国家政策时都是通过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共享不仅在信息时代是必然的趋势,也提高了企业内部审计了风险。在信息化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对公众来说是一个极为开放的平台,企业的大多数信息都是以云盘和硬盘的形式保存,当黑客组织修改或者盗取企业的资料时便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是信息管理模式下最需要警惕的事情之一。信息管理模式出现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被取代,这也使企业的审计系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考验。除此之外,软件平台的支持是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市场上的审计软件更新速度极为缓慢,大多数软件的功能也并不完善,甚至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如果仅仅凭借软件系统来管理企业信息并不能保障信息的安全,这也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风险。

  2企业审计风险的信息化防控思路

  2.1有机融合信息化审计及模式创新要求

  在查找审计线索时,先要清楚审计的要点在哪里,然后才能适当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数据分析工具。这就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对平台数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总体分析。在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机制构建和应用后,相关部门要及时填写并提交与审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这样有助于及时监督、审查和惩处与表彰。可以按照属性收集、存储、转换和应用分析部门业务数据、部门财务数据和财政数据,通过全面考虑和共享融合的操作模式来分类、分阶段地对审计对象进行重点审计。当前市区数据独立应用的模式要被打破,这样才能完成数据的共享和融合,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2.2加强审计风险控制

  在信息时代下,企业审计管理存在着巨大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在前期收集带电算化系统的有关资料,如计算机硬件应用情况、审计软件应用情况、人员配备等。这样才能够对企业审计工作作出全面风险评估。通过利用多种审计软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针对性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还需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构建培训系统、考核系统,从而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

  2.3有机融合成果提升及信息化审计要求

  审计结果的最终目的是推进我国党风、党建工作,并且及时应对制度和审计过程中的新问题,因此审计结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奖惩。信息化审计成果的二次飞跃应该被重视起来,坚持深度提炼和实效突出的理念,这不仅是顺应财政体制改革与公共财政框架搭建的要求,也是为了加大审计成果二次应用的社会服务效能。

  2.4有机融合数据团队建设和信息化审计的应用成效

  培养一支精明强悍的复合型团队是极为必要的,该团队要精通审计业务、懂数据分析要求。吸纳和培养人才可以通过数据与业务融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方式。通过培养团队可以有效提升实践和理论在审计工作中的双向互动,提高审计团队的工作成效和能力。

  2.5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非常重要。这个体系在避免预算时出现形式化的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预算工作需要单位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和进行思考,并且切实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另外,在审计工作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预算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3信息化条件下进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

  3.1健全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

  审计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法律法规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指数。在信息化的今天,传统的审计模式和现在的审计模式出现了巨大差异,审计的相关法律没有跟上信息化审计的步伐,所以进行信息化内部审计首要前提是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但是企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国家在更新法律法规的同时,企业也要对自身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企业要下发文件来普及信息化审计的知识,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都没能够深入学习到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这是由于我国控制制度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企业的经营者在思想意识层面并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的发展要求,经营者对企业内部控制职责分工原则的重要性认识缺乏,所以在企业内部的调整过程中要提高对不相容职能分离和职责分工原则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减少工作人员道德风险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3.2将电力企业的审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首先,成立审计信息资源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逐渐向网络化与信息化趋势发展,电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依赖于审计数据的收集,并且有效准确的审计信息采集是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其次,在信息化条件下,合理设置电力系统的审计结构是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途径;最后,对电力企业的审计人员进行结构整合,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创新企业审计部门的管理模式。

  3.3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

  审计人员对于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一定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并且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对于年龄较大的审计人员,他们可能对计算机知识不是很了解,所以针对这部分审计人员,企业应该对其着重开展计算机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并且对于SQL语言和access表查询数据做到熟练掌握。对于计算机水平比较高的审计人员,企业应该着重培养其审计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开发等层次更高的方面。

  3.4对电力审计工作实行动态化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审计管理方面逐渐实现了动态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对审计项目进行实时监管,还有助于审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提升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在信息化条件下对电力审计项目进行动态化管理,还能充分发挥审计信息的价值,并组建审计信息数据库,将相关审计信息输入指定的数据库中,以便今后审计数据的查询与管理,使电力审计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合理。

  3.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

  在信息化内部审计管理中,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其中,多项组合管理形式在当今应用非常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矩阵式组织+头盔式管理+多层级联动联网;组合模式,该种模式能够一改之前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管理范围更广、管理内容更加全面。其中,矩阵式组织就是通过纵向、横向的双向模式完成一项任务。在审计单位领导下组建审计小组,横向构建综合指导小组与数据采集分析小组,纵向成立多个审计查证小组,保证不同小组分工明确,协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工作需要全面分析企业相关数据的内部信息,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团队的积极作用,并保障数据分析团队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4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4.1建议运用法律框架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

  首先,应该对绿色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有一定了解;其次,让绿色金融成为覆盖性广、规整完善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金融项目。金融企业在民众心里一直是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负面形象,现在我们要努力改变这个形象,这就要学会运用法律法规遵循环保经济所涉及的各项重要原则,去除掉企业重利润、轻环保的负面形象。

  4.2对所有投融资项目进行环保性评估

  在进行评估时,评估的指标应该是能源消耗量、环境损害程度、经济效益大小,这就要求我们把所有投融资项目与生态环境相关联,再进行数据化、综合性评估,系统地形成文字。那些在评估中不过关的项目,应采取劝导政策,使其向绿色方向发展。倘若有项目不听劝告,应当停止对其项目的资助,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审计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使得相关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能够飞快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不断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与时俱进和更新。虽然我国在世界上的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但是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特别迅速。只要企业能够不断改革和创新,并且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系统,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俞炯炯,黄寿根.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

  [2]丁洪波,全海峰.浅议信息化经营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4(5).

  [3]王瑞林.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5).

  作者:宋红梅庄桂丽单位: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预防医学研究院)

【篇五】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国企尤其是大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监督机制,在规范企业财务收支、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经济效益、规避各类风险、明确经济责任、提供战略咨询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内审工作仍处于较为边缘化的位置,部分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内审制度不够完善,内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缺乏规范性、权威性,致使内审无法发挥其相应的职能和应有的效果。

  为此,必须要认真地剖析原因,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提升企业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强化审计能力、采取正确的审计方法,保障企业长久、健康、稳定发展是内审领域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国企内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审工作作用发挥不充分,内审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国企内审环境需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公司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部分企业领导认为内审工作是非增值的辅助性环节,甚至存在;内审监督是自找麻烦;;内审就是摆设;的观念,只关注如何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二是审计机构不健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一般来说,集团性企业在其母公司董事会或者内审委员会下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并要求其子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内审组织体系,但实际由于企业内审机构设计的不完善和人员配备不足,子公司一般都未设立内审机构,制约了内审机构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是内审独立性、权威性不够。有的单位将内审与财务、法务、纪检等职能合并放在一起,建立了非专职的内审机构,审计人员经常要兼任纪检、法务、信访等临时性工作,内审地位不高、话语权不足,审计职能被弱化。另外,内审对象涉及多种行业、不同专业领域、数量也多,使得内审机构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监督。

  四是审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首先是受国企人员编制影响,审计人员严重不足。如笔者所在企业为大型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及二级单位近200家,职工人数3万人,资产规模大、员工数量多,专职审计人员不到10人,审计任务量大、工作负担重,导致许多审计工作的开展都难以实施到位。其次是审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如大部分国企存在中老年审计人员占绝对主力,年轻审计人员极少的情况。第三是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和业务经验结构不合理现象凸显,在岗内审人员缺乏工程造价、企业管理、内控、法务合同、金融和风险等专业知识。此外内审人员普遍职级偏低、晋升难造成审计岗位吸引力低下,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

  (二)内审工作机制不健全,影响内审作用发挥

  一是内审工作范围较为狭窄。大多以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等为主,在战略、内控、合规、风险管控等方面开展审计工作的意识不够,企业审计工作的价值创造性不强,工作效果有限。

  二是企业内审与外审之间的配合程度不高。外审机构难以获取足够的企业经营信息数据,或者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导致审计结果内容无法满足企业实际的管理需求。

  三是审计工作定位与企业战略未能达到高度协同。未与集团业务部门建立审计联系工作机制,内审和其他专业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集团内审职能发挥受限。

  (三)内审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审计问题整改难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对审计结果和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审计问题与安全生产、经营指标相比无关紧要,问题整改采取选择性整改、应付式整改、机械式整改,存在前瞻性措施不够有力、责任未落实到人、进程偏慢、不全面整改和未彻底整改的情况;有的单位对审计意见的理解认识不到位,造成整改存在偏差;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任务繁重,现场审计和后续整改全面兼顾压力较大;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整改配合不够,一些问题涉及到机关职能部门,但有的部门认为审计整改就是内审部门的事情,对被审单位的帮助指导作用发挥不好。

  二是彻底整改难。有的审计问题覆盖面广、涉及的内容较多、信息量大且经办人员素质不一,整改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是;硬骨头;问题整改难。有的审计问题需多个职能部门、相关单位共同参与、联动整改,非一家之力可完成整改;有的问题是政策性问题,有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审计整改难度较大。

  四是整改标准不够明确。审计部门对于不同单位查出的相同性质的审计问题,在审计处理时原则上可以做到;一把尺子衡量;,审计整改可确定标准,但对于不同单位的不同审计问题,因处理建议要求不一,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难以明确整改标准。导致审计成果在事前防控、事中监督和事后追责过程中存在转换不及时或转换不力的情况。

  (四)内审范围不够宽泛,内审职能存在缺位和越位

  一是审计职能缺位。有的大型集团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拥有众多分子公司。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内审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集团的整体资源实现对子公司的指导和监督,这也成为集团内审工作中的一大难点。现实中,集团内审的范围并没有达到集团发展所需,未能全面进行审计风险评估。内审工作大多以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内容,并未在内部控制审计、经营管理专项审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拓展。工作流程固化和模式化现象明显,无法对集团业务流程完善、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更为科学而有效的建议。内审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短视性行为,对于重大缺陷往往因不影响短期效益而被忽视。

  二是审计职能越位。现代内审职能一般包括监督和服务,监督即鉴证、服务即评价和咨询,而现实中往往赋予内审其他不相干职能,如经营管理、内控设计、重要事项决策及执行等,审计越俎代庖,涉猎陌生领域,做与自身职能不相干的事情,结果必然是两头都做不好。

  二、解决国企内审工作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选贤任能,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一是广纳贤才,改善内审人员结构。吸引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加入到审计队伍中,提升审计团队的整体水平。

  二是审计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使自身专业胜任能力与企业发展相匹配,建立内审专家工作机制,将审计工作与企业战略协同统一。

  三是加强内审人员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项技能考试,并将技能水平与薪酬待遇结合起来,促进审计人员学习提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是拓宽内审人员晋升渠道。按审计工作性质,可增设技术岗,如首席审计师、一级二级审计师等,打破编制和职级限制,按业绩贡献大小可升可降,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

  五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健全管理制度与约束机制,建立严格的内部管控流程。

  六是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内审人员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还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操作、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提升集团信息化审计水平。

  七是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内审人员不仅要拥有专业胜任能力,还应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积极提升内审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等。

  (二)理顺内审运行机制,保证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一是结合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设计内审组织。内审部门设置在审计委员会之下,下级公司审计部门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由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以增强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保证审计工作定位准确,为集团提供高效的审计管理职能。

  二是优化和完善内审制度体系。实现内审和公司治理层面制度的融合,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

  三是为了确保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公信力,必须要将审计部门从其它部门中独立出来,给予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力。让审计部门真正实现独立,较好提升审计部门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例如,国外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执行双向报告制度,即向管理层和董事会分别报告,企业可以借鉴并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

  四是明确各部门对应审计监督中的工作职责与权限。以免在整改问题时,发生责任部门相互推萎的现象。五是与集团业务职能部门建立审计联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联系,共同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其他部门一旦发现有价值的审计信息,可与内审部门共享,内审部门亦然,审计线索和成果亦可与之共享。

  (三)密切结合实际,拓展审计视角

  为了保证集团战略规划的顺利实现,应着力拓展内审的范围,加大审计力度。一是开展内控审计。审视企业内控运行是否能够确保企业资产、资金安全,有效避免各种风险,促进企业价值提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运行质量。二是定期进行审计风险评估。以风险预防和检查为核心,进行包括风险管理的综合审计。三是开展研发技改专项审计。为确保新品和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核心市场竞争力,对研发技改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产品质量等进行审计。四是开展投资项目关键阶段审计。为确保决策层作出科学的经营决策,避免决策失误、降低投资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合同审计、执行情况审计、事后综合评价等。审计应尽量避免参与内控体系建设和经营管理决策制定,切忌做一些越俎代庖的事情。

  (四)审计关口前移,抓早抓小抓预防

  一是充分发挥国企自我约束、自我革新、化解风险的能力,消除监督盲点,推动内审职业化,构建覆盖面、集中度、权威性较高的国企内审监督体系。二是通过内审及早发现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揭示并及早化解国企系统性风险隐患。三是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是围绕;全面从严治党;,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权力运行、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是关注权力运行,促进正确用权。尤其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检查;三重一大;事项,加强关键业务、重点领域、资本运营重要环节的内审。第二是关注责任履行。把问责、问廉、问效贯穿始终,敦促和鼓励干部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第三是关注干部廉洁状况。对国企干部廉洁从业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做好内审,确保干部干净用权,将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企业内部筑起一道反腐倡廉;防火墙;。

  (五)内外结合提升内审绩效,开展内审业务外包

  在企业内审力量不足或部分专业性内审业务难度相对较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能无法满足需求时,企业需聘请专业机构人员协助完成相关审计任务。一方面可补充人力、能力和专业空缺;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可借此学习交流审计业务,提升自己。内审业务外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对外包服务承接机构进行科学评估,通过竞争性谈判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机构来完成内审工作;二是选择合适的内审外包形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补充式外包、审计管理咨询、合作内部审计或完全式外包;三是做好内审外包质量评价,完善相关评价指标,对内审外包业务完成情况做出动态化评价。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够及时反映出来,督促其改进、优化,保证内审外包质量达到要求;四是建立中介机构审计专家库制度,吸纳优秀人才参与企业内审,学习社会审计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六)促进内审转型,加强内审创新,提高内审质量

  内审工作质量是内审业务的生命线和基础保障。目前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衰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随之加大,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发生复杂变化,国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一是内审要摒弃过去粗放、单一的工作方式,优化审计流程,完善内审制度,创新工作方法,采用先进的审计工具,提升内审质量。二是树立;严肃追责与宽容失败相结合;的机制创新审计理念,正确开展经责审计。三是全面审视审计环境变化,更新审计方法,结合在线审计、大数据审计等多种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效果。四是强化审计过程控制管理,将审计过程检查纳入人员的考核评价范畴,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审计方案的有效执行。

  (七)做好源头控制,坚持风险导向

  坚持风险导向是企业内审工作开展的基本遵循。一是企业不仅要对已经产生的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控制风险扩散,同时要针对可能的风险情况采取前瞻性预防措施,做好事前的风险防范工作。二是企业要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体系。三是不断更新风险理念,明确审计部门在风险防控中的职能定位。四是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全面监控企业各类风险。五是通过扩大审计范围,实现部门联动,如审计和法务风控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精准识别风险,有效控制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减少风险损失,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内审效益。

  (八)提出合理化建议,出具高质量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取决于审计报告质量。一是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审计组要对被审单位做好审前调查,编制可行的内审方案,为之后的内审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强化过程管控。查证过程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引用法规恰当,把每一个问题都做成铁证,让被审计单位心服口服。三是与被审计单位充分交流。全面掌握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处理建议,帮助被审单位切实解决问题。四是严格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工作底稿记录的事项要严格规范,避免重要事项出现差错或遗漏,内审人员应当端正态度,本着认真负责的原则开展内审工作。五是出具可信度高的内审报告。内审报告内容深刻、定性准确,有利于提升报告的可信度。内审报告应当充分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不能避重就轻。同时,针对问题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相关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

  (九)做好审计结果运用,建立整改长效机制

  为保障企业内审长效、持久的发挥作用,按照国家规定严格落实审计监督责任,完善审计机制建设,细化审计制度条例,将内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同时,企业要不断加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力度,做好审计工作;后半片文章;。内审部门要认真研究内审结果信息,讨论上报整改方案的合理性,定期检查整改效果和整改台账记录,督促被审单位加快推动整改进度,并将整改台账记录及最终的整改效果纳入考核体系,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对于问题整改,内审部门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指导被审单位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整改计划;二是要监督整改计划的执行并做好后续审计的;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杜绝再犯同类问题;三是要强化审计监督服务意识,积极推进审计成果转化,使审计成果真正转化为经营管理的助推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企发展任重而道远,有效开展国企内审工作是经济改革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内审工作对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疏漏和隐患、减少经营管理风险、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国企要通过优化内审环境,破解内审难题,牢牢把握内审发展趋势,实现内审转型发展,强化内审成果应用和转化,不断优化内审工作机制,提高内审工作效益,逐步构建务实高效的内部监管体系,促进企业形成长效风险管控机制。同时,要逐步提升内审独立性和权威性,整合集团内审资源,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更好为公司运营管理服务,提高企业的管控水平,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篇六】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随着中央审计委员会的组建,我国内部审计也迎来了新的时代,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分析了创新技术方法方对内部审计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就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1、新时代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推动技术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审计已经正式开启统一、全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新时代,内部审计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审计署通过修订《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在单位范围内具备了更高的战略定位,并且正式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列入内部审计法定职责、对单位完善治理、实现单位职能目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内部审计是新时代中国审计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构成。2018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审计委员会首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内部审计职责调整后,真正地成为我国新时代审计监督体系的基础,内部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战略统筹的有机构成。

  内部审计在重要审计目标上与国家审计具有高度重合性。比如,对本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实际就是在本单位履行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共同的职责。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成果才能成为审计机关认可的国家审计成果,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完善独立审计机制,履行独立审计职责。

  新的内部审计职责在完善单位治理目标上与各单位完全一致,内部审计机构将在本单位预防风险、完善单位治理、实现单位职能目标上发挥更有建设性的作用。

  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保持强劲的新时代学习动力,快速及高质量的发展,加强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新时代下,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已成为重要课题。创新引领是新时代内部审计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引领,首先是审计理念的创新,同时伴之以审计模式、审计技术方法等的创新。

  审计技术方法创新主要着眼于审计信息化,通过运用大数据审计、人工智能审计和区块链审计技术等技术方法,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向信息化要效率,向信息化要成果,提升审计成果到审计效果的转化。

  2、技术方法创新对内部审计的推动作用

  (一)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

  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内部审计技术创新的基础,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首先需要审计基础条件的优化创新:

  1.装备精良的硬件系统。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是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基本条件。随着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加强,目前内部审计的硬件装备基本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下一步我们要探索的是具有不同特性的单位,哪些;高、精、尖;装备需要被运用于本单位的内部审计中,对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

  2.构建全覆盖的网络系统。内部审计要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就有必要将各相关系统实现联网,加大监督频率,加强事前监督和即时的核查。

  3.引进先进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可以将内部审计工作从审计计划、经费安排、人员安排、人员培训等进行优化整合。引进先进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降低内部审计的成本及强化内部审计的效果,是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人才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根本,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审计理念、技术方法的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内部审计能否发挥作用,最根本的还要依赖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胜任水平。

  (二)应用大数据审计

  大数据分析是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不采用抽样方法。大数据审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过去数据分析工作只是传统审计的辅助手段,但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业务本身,审计对象发生了改变。大数据汇集了各单位、银行、企业等的数据,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更广泛的线索和证据,为审计提供了更好的基础。二是审计人员对风险的感知从根据职业判断到借助大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来;说话;,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重要信息,再通过系统的分析,找出异常和疑点,使得审计工作更有针对性。三是利用分布式处理技术改变审计技术方式,从了解;过去式;发展为监控;正在进行时;,提高审计效率和风险预警能力。

  大数据审计对内部审计发展的推动作用:

  1.实现大数据审计需要构建审计数据库和大数据模型以及建立内部审计系统,这就推动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内部审计更适应时代的变革,满足各种数据的处理需求。

  2.推动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由于大数据审计可以实现几乎实时的跟踪和监督,使得内部审计的职能从查错纠弊向完善内部流程,防范风险去转化,未来内部审计将会从监督工具转换为效益工具。

  3.促进内部审计流程标准化。传统审计流程繁琐,效率低,而且对审计人员的执业判断有很强的依赖,应用大数据能促使内部审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三)构建嵌入式持续内部审计系统

  传统的内部审计一般是从内部审计对象的计算机中采集原始数据,再运用对应的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并报告异常。而嵌入式的持续内部审计系统是在本单位的各信息化系统中嵌入相应的审计程序,通过该程序对各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监测,实现持续的内部审计监控。

  嵌入式的持续内部审计的实施首先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其次建立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这是嵌入式的持续内部审计的核心,该系统在采集实时业务数据后,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中的指标对原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对异常和偏差发出预警信号;最后通过信息报告系统生成内部审计报告,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内部审计提供关键审计线索和信息。

  因此,嵌入式持续内部审计系统具有较强的风险预警功能,并且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关键的审计线索和信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四)应用区块链审计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新的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区块链网络中包含了自创始区块以来的所有数据,而且相关的数据记录不可篡改和删除。所以,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数据的可审计性和业务的透明性,并且能够帮助内部审计建立起长效预防机制,可以作为新时代内部审计的核心底层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对内部审计有以下推动:

  1.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区块链审计技术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透明度,提供审计对象的一套不可篡改、无法删除的永久记录,并且能够提供近乎实时的追踪监控、快速的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可以追溯的审核记录,许多人工操作环节被计算机自动控制代替,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果。

  2.实现事前预警和事中监督

  传统的内部审计有滞后性,使得审计对象存在篡改数据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通事前预警和事中监督有效解决了当前内部审计时间上的滞后性,做到防微杜渐(事前预警)和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事中监督),有效的降低了事后审计存在的滞后性风险。

  3.提高内部审计的精度

  在传统审计中,内部审计根据审计抽样,结合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判断,以样本发现的问题来推断整体结论,所以抽样程序不能给数据提供完全的保障,存在抽样风险。在区块链技术中,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它不再依赖传统集中管理,每个节点记录的信息同时还需要其他节点的实时验证,并且时间具有不可逆性,这就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对审计对象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而不是抽样,减少了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带来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审计风险,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精度。

  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内部审计不再需要被审计对象提供原始数据,而是直接在区块链数据库中提取到真实、有效、客观的数据进行审计,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而且区块链的匿名性可以有效地隐藏私人信息,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出现协同舞弊的可能性。

  5.降低内部审计难度和内部审计成本

  在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后,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迅速在区块链数据库中获取到准确的数字,并且通过时间戳的功能,追踪数据发生的时间,简化了内部审计过程中的审计流程,降低内部审计难度和内部审计成本。

  3、现阶段技术方法创新的困难和风险

  (一)审计资源的配备水平参差不齐,内部审计发展不均衡

  审计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及技术方法等各种资源,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基础。但是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单位,甚至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在审计资源的配备上都存在差异,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计算机和审计软件的配置。目前还存在一些单位不能满足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硬件要求,审计软件的普及率还要更低了。

  (二)普遍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技术方法创新主要着眼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实现审计成果向审计效果的高质量转化。但是大数据审计、机器学习的应用、区块链审计的应用都要求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也是单位内部审计的当务之急。

  (三)审计对象的配合及重视程度不够

  审计对象一般关注审计结论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影响本单位领导对自身的评价或上级单位的考核,而对于其他的问题,往往不够的重视,针对涉及核心或敏感的领域,如果审计对象不够配合何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也会较难开展。

  (四)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相对不足

  新时代下,审计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专业胜任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审计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单位各项业务,精通计算机软硬件操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不断学习新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目前,很多单位的内审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内审人员缺乏培训更缺乏创新意识。

  (五)审计成果转化为审计效果的难度高,问题整改落实不力

  提高审计成果向审计效果转化也是技术方法创新的重要方面,审计效果是否显著的关键在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坚决的整改落实。当前各单位的内部审计属于同级监督,审计的力度、强度和上级进行的审计还有差距,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往往不被其他部门重视,从而审计建议难以得到彻底的整改落实,或者被选择性的整改落实。此外,内部审计暴露的是本单位的问题,相关的问题建议可能仅在小范围内讨论,难以成为更高级别审计的参考依据。

  (六)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风险

  审计信息化会极大提高审计效率,但是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就面临了系统被非法入侵、数据安全面临威胁的风险。在推动审计信息化的同时,信息系统风险的防范也要作为重中之重。

  4、如何应对现阶段的困难和风险

  (一)创建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是打破资源限制、缓解资源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一是同系统的单位可以自上而下构建,面向全系统的审计资源共享平台,并制定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和制度规范,使得同系统同类单位和上下级单位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网站或者资源库的形式整合新的审计法规,技术方法、理论实务研究、审计案例等信息资源,跨系统跨部门之间建立共享资源平台。三是鼓励相关单位协作互助,以强带弱,结对扶持。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规范审计行为等方面推动新时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密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准则制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和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体系,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架构、人员配置、职责、权限、流程、标准、奖惩机制等内容。

  (三)强化领导层管理责任和问题的责任追究,提高审计对象重视程度

  增强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的管理责任意识,全力支持内审部门的工作,提高各部门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各部门积极配合内审部门的工作,同时督促各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一方面将对内审的配合程度、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和业绩考核、干部任用等方面挂钩,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完善干部的问责机制,对不同人员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坚决追究惩处,提高内部审计的威慑力。

  (四)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拓展审计人员业务能力

  一是配备合理的审计力量,打造品德优,能力强,结构多元的的审计队伍,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创新发现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强化专业技能,增加内审人员的新知识、新技能、新能力。同事增加内审人员的内部交流,优势互补。三是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担当,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敢于;亮剑;。

  (五)在内部审计系统构建中,考虑风险防范,保障核心数据安全

  在内部审计系统的构建中,需要着重考虑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建立严格的登录账号授权机制,细化数据查询授权的分级,限制关键信息的导出和复制等措施确保各项高新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健康运用。

  End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娜,2015:持续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6),P43-45。

  [2]南京银行审计部,2017:构建智能审计技术,提升内部审计价值[J],中国内部审计(4),P44-46。

  [3]生丽英,2018:机器学习方法的应用:构建嵌入式智能持续审计系统[J],中国内部审计(6),P10-16。

  [4]谢雅璐,2018:大数据审计在国际;四大;中的运用[J],中国内部审计(6),P81—82。

  [5]方智,2018: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框架[J],中国内部审计(7),P26—28。

  [6]夏正春,2018:内审同级监督存在的问题及破解途径[J],中国内部审计(8),P63—65。

【篇七】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在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共享中心的高效运营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支持、纠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面临重大挑战。本文从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开篇,引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创新的四个方向,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由传统业务管理向信息数据管理转型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调整审计方式、优化审计管理、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文章提出三个审计方式创新的改革思路,并阐述了现阶段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指出了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和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大数据;内部审计;工作创新

  大数据技术是继互联网、信息化之后信息领域出现的一场新的革命。数据革命的到来要求企业必须利用信息化进行业务管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数据存储。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将会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带来重大影响。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说,决不能坐等变化带来的结果,而应该时刻关注变化过程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一、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数据化管理对审计对象的影响。传统审计中独立的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反映企业经营问题的技术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对象既包括企业的财务数据,又包括企业的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既包括内部数据,又包括外部数据;既包括财务、业务等结构化数据,又包括政策法规、制度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运用新技术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更科学、更全面、更准确的分析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及业绩成果;通过进行数据的规律分析及趋势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出企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预警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二)数据化管理对审计方式的影响。传统审计多为事后审计,审计人员只能在年度终了、特定周期结束、或重大事项之后启动审计程序。传统审计过程中因审计对象均为纸质资料,审计资源有限,审计方法多为抽样分析法,审计人员在确定公司重要性水平后,抽取特定样本、测试执行结果、得出审计结论,审计工作以监督为主。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数据体系的健全,审计工作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转移,预警性审计、过程性审计克服了传统审计的时滞问题,事前预防、事中监管的全范围审计工作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检查风险,实现了内部审计及时纠正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为企业经营管理保驾护航。(三)数据化管理对审计结果应用的影响。传统审计只关注审计结果,不关注审计结果在企业的应用,内部审计结果主要应用于对屡查屡犯的问题及企业重难点工作的例行检查及落实整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企业对审计结果的有效应用,具体情况如下:1.有助于审计人员归纳总结以往年度审计问题事项,查明问题根源、寻找共性问题、分析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2.有助于审计人员发现同类型的全部问题,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技术有助于审计部门全面发现问题,一个问题样本经过分析处理后可以从数据库中深层挖掘出全部问题事项;3.有助于审计人员对审计问题进行跟踪整改,数据审计可以实时跟踪系统中各项业务的执行情况,有效跟进审计问题的整改进度及效果;4.有助于审计人员事前预防风险,针对企业重难点事项、屡查屡犯问题,审计部门可在系统中设置风险预警及系统强制控制点,从前端控制执行风险,降低公司经营风险。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给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并且正在改变和颠覆企业现有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及监管模式,创新是推动企业内部审计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的创新

  (一)从样本思维向审计全覆盖思维转变。传统审计局限于财务账簿、财务凭证审计,审计人员在海量的纸质资料中抽取样本、测试结果、得出审计结论。而数据审计不再受限于纸质资料的查阅,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得企业内部、外部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审计人员能够全面分析企业各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因果关系。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能够高效的提出企业存在的全部问题及风险事项,还能够全面、准确的评价企业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二)从因果关系思维向逻辑关系思维转变。在传统的样本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更专注于研究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从样本数据来分析业务实质。数据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相融合、将内部数据于外部数据相融合,找到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隐蔽的逻辑关系,突破财务数据的束缚,获得多维度、非线性的管理数据,发现更深层次的根源性问题。有助于审计人员从企业全局出发,提出科学、有效、便于落地的审计意见。(三)从业务审计思维向系统审计思维转变。传统审计是以业务资料为基础开展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通常采用翻阅账簿、复算、盘点、延伸调查等手段来发现审计线索。数据审计是以数据式系统为基础开展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先综合分析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及管理的有效性,再对信息系统管理的各项电子数据进行收集、转换、整理、分析、验证,通过系统性的分析验证发现审计线索,实现审计目标。(四)从重点小范围精确思维向业务全数据容错思维转变。传统审计因为样本量较少,所以要求审计工作必须做到信息记录清楚、数据分析准确,以规避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检查风险。而数据审计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将企业大量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判断,以发现企业的全部问题及风险事项,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必须从传统的个体精确思维向全数据容错思维转变,抓大放小,逐个突破。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的创新

  (一)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大数据审计环境。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浪潮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由传统业务管理向信息数据管理转型。财务与业务的数据共享推动了企业业财融合的步伐,企业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发生的所有业务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归集、集中审核、集中处理,提高了财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企业要想更好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打通企业各业务板块的数据接口,将公司内部各项业务信息在信息共享平台上集中归集,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在各业务板块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对接,建立大数据审计环境。(二)建立审计管理平台,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开发,建立智能化审计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强化数据间的关联分析,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数据审计过程中,审计管理平台是审计人员的重要辅助工具,审计人员使用审计管理平台可以及时获取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及分析,可以实现对企业业务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审计管理平台是审计工作的数据库,可以储存企业存在的各项审计问题及风险事项,历史审计成果可以随时调阅研究,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实操能力。针对历年审计经常出现的问题事项,可以通过审计管理平台与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数据对接与传输,对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归集的业务存在的风险事项设置风险提示提前预警,做到事前防范、重点跟踪。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业务事项,审计管理平台可以自动抓取异常数据、及时预警,做到事中控制,及时反馈。(三)构建智能化审计模型,提升审计标准化工作水平。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对企业各项业务的学习,从业务实质及业务标准出发,梳理业务流程、分析业务规律、总结内部审计历史经验,分板块、有重点的构建审计应用模型。借助企业信息共享平台,设置标准取数路径,编制数据处理公式,编写数据化处理程序,建设智能化审计模型应用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提取、验证、分析,得出审计结论,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将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结论、审计报告、审计建议等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在系统上设置标准化工作表单,规范基础工作标准,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要求

  (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审计人员数据处理能力提出新要求。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处理能力成为评判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具备互联网、信息化、数据库、区块链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还需要培养出具备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的数据分析师,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全数据审计时代,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通过数据分析看到企业的经营脉络,综合评价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公司治理、经营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专业的审计意见。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能力和系统性统筹管理能力,企业急需培养一批复合型审计人才。

  五、结语

  总之,企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之初,应提前考虑审计管理及审计监督的数据接口,通过设计智能化审计分析模型构建审计管理平台,让审计管理和业务管理同步变革,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精细化、标准化、高效化管理;同时,企业应提前储备具备专业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评价能力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执行能力和监管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篇八】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机制的构建

  国有企业普遍规模大、层级多,有些企业层级多达十几级,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是确保其内部审计发挥促进完善治理作用的基础。内部审计全覆盖主要包含三方面重点内容:

  一是规范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根据企业规模、业务性质及治理需求等情况,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职能定位、审计内容、审计权限、审计程序、质量控制、审计报告与结果应用等内容,实现内部审计对企业重大决策、重要资金、重大项目、重大经营活动、下属单位和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制度全覆盖。

  二是独立有效的审计组织架构。首先,要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设,保证有机构、有人干事。其次,要保障审计的独立性。考虑到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受党组织、董事会或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主管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董事会或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另外,不具备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条件的,内部审计可以与其他内部监督机构合署办公,但不得与企业财务部门合署办公。

  三是灵活多样的审计资源整合方式。一方面,应当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充分利用内部业务资源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内部审计,实现企业内部专业人才的共享,如下属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集团内部管控人才等的共享;另一方面,应当建立完善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机制,加强对外包审计业务的过程控制和后续评价。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构建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方面的作用,必须构建致力于服务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审计工作机制,明确内部审计职责定位和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与保障职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以下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管理与风险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推动价值增值的作用,通过揭隐患、促管理、增效益,保障企业各项政策制度落实,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

  二是加强对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重大决策事项、重大投资项目等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保障科学决策的作用,通过强化对决策民主性、科学性和项目实施规范性以及绩效的监督评价,提高企业决策与管理水平。

  三是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做到定期轮审、离任必审,形成对权力的长效监督机制,促进企业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价值提升机制的构建

  有为才有位,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价值,需在准确定位、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下保障机制:

  一是审计结果运用与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机制,积极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将审计意见、整改方案跟踪督促落到实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纪作出处理,追究责任,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应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同时,各类审计结果及其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应作为下属企业或主要业务部门任期考核奖惩、干部任免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二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保障机制。应当根据企业审计业务需要,选配符合履行审计职责需要的专业人员,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评、聘任,享受有关职务和薪酬待遇。

  三是内部审计转型创新工作机制。特别要通过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4、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合力机制的构建

  一是加强国资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其一,国资管理部门建立完善对内部审计工作监督管理机制。明确职能部门,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实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制度,企业内部审计计划、审计报告、审计工作总结、审计发现重大问题按要求向国资委报告。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与检查,考核检查结果纳入对企业及主要负责人年度绩效评价的范围。其二,应当建立完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审计监督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社会中介审计力量,加强对集团公司经营风险的审计,重点以风险为导向,建立各单位重大风险、重要事项跟踪管理库,并定期进行评估跟踪。其三,完善社会中介机构委托审计管理机制。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资质和审计质量的跟踪管理,加强对审计报告非正常事项的分析评估与后续监督。

  二是加强审计机关的监督指导。审计机关应当切实履行好对内部审计监督指导和对国有资产审计监督的职责。其一,监督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通过专项检查、专题指导等形式,加大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全覆盖。其二,指导推进职业化建设和内部审计价值提升。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协会的力量,积极开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审计业务指导交流,指导各企业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制度和实施标准,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创新。其三,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结合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及重大风险事项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国有资本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关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运转执行情况,强化对大额资金使用、物资采购、工程管理、资本运作、资产交易、员工持股等企业关键业务的监督。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评价内容。

  三是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法律、财务等其他部门的合作工作机制,共享工作信息与成果,形成监督合力。

【篇九】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业务日渐复杂,数据体量也逐渐庞大,作为企业;免疫系统;的内部审计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亟待转变,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内部审计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和方式的创新,而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又有利于促进企业增值。为巩固大数据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作用,应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强化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增值的职能定位、重视内部审计人才培养等措施,以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的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关键]大数据;内部审计;工作创新;企业增值

  一、引言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使得现代企业的业务日趋复杂,数据的体量也日渐庞大,作为企业;免疫系统;的内部审计,在强化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价值创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内部审计针对财务数据等结构化数据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企业发展要求。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要求,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机遇。

  二、大数据促进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

  (一)大数据技术推动审计工作方式创新

  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是审计手段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使内部审计工作日趋规范化、智能化,这种创新包括审计对象的转变、工作环境的转变、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等。

  1.传统内部审计是以业务资料为基础的审计,通过对财务账簿、凭证等业务资料进行检查,来揭示问题,发现审计线索。大数据时代,数据对于企业越来越重要,仅仅依靠审计账簿上的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大数据内部审计以数据和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审计,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测试和各种数据的分析验证来寻找审计线索,使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更能适应企业的信息需求。

  2.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各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采集、集中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借助信息共享平台,获取审计信息更加便捷,审计工作更加高效,比如企业通过搭建了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不再受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可以进行非现场审计,使成本极大地降低,审计效率大幅提升。

  3.大数据技术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为分析提供了基础,借助这些技术对收集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节省信息收集时间,减少重复性工作,从而帮助审计人员进行科学分析和查证;并且大数据的应用实现对各方面业务进行实时监控,提供风险预警,极大地提升了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发挥的作用。

  (二)大数据技术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创新

  大数据以其具有容纳海量数据、多种技术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持续跟踪等优势推动审计工作理念的创新,具体体现为由抽样审计思维转为审计全覆盖思维、由因果关系思维转为逻辑关系思维等。

  1.传统的审计由于技术和成本效益等条件的局限,只能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审计,这种抽样的审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一些企业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具有处理海量数据的功能,使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这不仅使内部审计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更促进内部审计人员能够视角专注到企业整体,由抽样审计思维转向审计全覆盖思维,其提供的审计结果更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企业情况,逐步建立起;预防;优于;纠正;,持续监督的工作理念。

  2.常规内部审计通过对财务资料抽样检查,揭示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审计人员更专注于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来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内部审计人员能驾驭庞大的数据量,不只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数据,还能调动业务数据、外部数据等进行多角度挖掘和分析,从而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深层次的逻辑关系,更能揭示根源性问题。

  三、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促进企业增值

  长期以来,公众认为内部审计是资源消耗部门,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内部审计的价值创造体现在帮助组织优化内部控制、提升运行效率、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不仅可以显著强化其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价值创造的作用,而且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内部审计提升工作效率、扩大审计范围、增强审计时效性,更好地帮助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数据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市场经济日渐繁荣,企业业务也趋于复杂,内部审计通过抽样分析所产生的审计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大数据技术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全部业务的数据与外部数据进行整体检查,可以促进实现横向的整体业务数据全覆盖,还可以推动内部审计持续监督,实现纵向的整体时间线的审计全覆盖,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总结数据的规律性,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二)大數据强化内部审计改进风险管理作用

  大数据内部审计不仅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还有利于内部审计精确识别经营风险。企业的内部审计由于具有独立性的特征,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进行评价,监督和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在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可以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通过相关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点,及时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及时科学的改进建议,发挥风险预警的作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内部审计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节省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审计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能化审计平台,通过各种数据分析技术和应用工具开发,搭建具备强大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的审计平台,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大数据审计环境。审计人员借助该平台可以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信息进行快速的处理,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同时,智能化审计平台的建立将推动审计工作由现场审计工作方式向非现场审计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本,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四)大數据提升内部审计结果的时效性

  内部审计结果是企业管理者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时效性是内部审计能否发挥预期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大量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人工作业,效率相对较低,花费的时间较长,可能对审计结果的时效性产生不利影响。有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审计人员可以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构建智能化审计模型,在审计工作中利用智能化审计系统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能够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缩短审计时间的同时还可以扩大审计范围,增强审计结果时效性和决策相关性,促进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四、巩固大数据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作用,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

  当前仍有许多企业不重视内部信息技术基础建设,未能建立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不利于发挥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的创新作用。企业建立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将企业各部门、子公司的所有业务数据以及必须的外部数据进行集中储存,不仅便于信息管理,而且为内部审计部门全面获取业务数据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仅仅建立信息共享中心可能会使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海量数据束手无策,还需要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化审计体系,内部审计人员才能有趁手的工具去挖掘、分析数据。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极大地提升审计效率,减少机械性工作,比如对企业在经营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异常事项,做好风险预警。

  (二)重视信息系统审计,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需要强调的是由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并非万无一失,因为所有的信息系统最终还是由人来操作,那么还是有可能出现信息篡改等凌驾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况,如果出现数据造假的情况,那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基础将不复存在,因此在企业构建大数据内部审计体系的同时,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还需要被认识,通过信息系统审计,确保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存在漏洞,进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强化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增值的职能定位

  有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偏见,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资源消耗型部门,无法创造价值,导致这些企业的高层对于内部审计缺乏重视。事实上,内部审计从完善内部控制、优化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都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需要加强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的认识,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定位,使企业全体人员重视内部审计,从而才能推进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四)重视内部审计人才培养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财务知识、审计知识、企业的业务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等跨专业知识。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快速学习能力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也很重要。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时俱进,注重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选择招募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组建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团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值的作用。

【篇十】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一、积极谋划对接中原经济区建设项目

  xx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大事,进一步完善谋划本系统的项目建设,做好xxx市中医院扩建项目、xxx市妇幼保健院扩建项目、xxx市第二人民医院扩建项目、xxx市精神医院扩建项目、xxx市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xxx市基层卫生服务建设项目、x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建设项目、xxx市疾病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四个xxx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

  二、加强卫生机构财务队伍建设

  现有卫生医疗单位的财务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财务人员学历低、年龄老化的问题,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人员,许多卫生院的财务人员由于年龄原因连电脑都不会使用,根本无法适应现代财务工作的要求,针对财务人员水平的提高的问题,应更多的加强培训、参观学习及新鲜血液的引进,才能有效的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三、加大专项资金检查力度

  针对国债项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基本药物补助等资金使用情况,加强专项资金检查督导力度,实行专人负责、专账管理、专项检查,采取定期上报资金状况、定期汇报项目进度、定期组织自查自纠的管理方式,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医院的稳定及医改的正常运行。

  四、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搞好内涵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规范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

  规范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在XX年对各卫生单位原有账面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将各单位已经报废处理和无法使用的资产及时清理,确实落实好各单位的资产情况。搞好内涵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推进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管理工作。

  五、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科学合理安排经费预算

  健全规章制度,采取得力措施,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努力增收节支,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突出重点,控制一般性支出,精打细算,克服花钱大手大脚现象,创建节约型机关,确保;四项费用;:公车、会议、接待及办公费用均比上年有所减少,下降幅度均超5%以上。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考核方案,不断完善经济运行评价制度

  定期分析各单位财务状况,做到及时、准确、真实的分析各单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的问题,通过对资产负债、资金周转、偿债能力、资产利用率、收支增速比等一系列指标的分析讲评,促进增收节支,改善收支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完善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建立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以医疗改革为契机,规范卫生系统职工收入分配秩序。要单位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分配方案,提高分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职工收入与岗位性质、技术含量、风险程度、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等工作业绩紧密挂钩。绩效工资分配要以年初制定的单位目标管理分配方案为依据,注重体现公平性、合理性、竞争性、激励性。

  八、完善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价格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为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价格,保证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将对各医疗单位进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综合检查评比,针对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奖惩,以确保切实做到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及用药安全的需求。

  九、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参与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按时完成和上报有关项目资料。积极争取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为基层招商引资服好务。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协调落实项目配套资金。进一步抓好配套资金落实,并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三是,多渠道融资发展卫生事业,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性贷款工作。

  十、建议及意见

  1、加强财务队伍的培训,对基层单位多引进招聘高学历的技术人才。

  2、尽快完成网络版财务软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让网络版财务软件能尽快投入使用。

【篇十一】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摘要】国网信阳供电公司通过贯彻审计工作标准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审计资源集约化,创新并运用综合的审计管理体系,在审计项目人员组建、工作开展、绩效奖惩等方面创新实践,解决了长期内部审计缺员问题,实现审计工作质量、效率及审计人员素质水平上台阶,使公司内部审计体系进一步成熟稳固。

   【关键词】内部审计管理创新实践

   一、实施背景

   随着国网公司电网建设和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企业对内部控制建设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日趋强烈,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为企业保驾护航作用,如何解决审计管理中存在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成效,需要审计人员从管理体系方面进一步研究并实施应用。

   (一)内部审计基于风险导向的职能要求进一步强化。

   基于风险防范与依法治企的要求,在近几年的内部审计活动中,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已基本实现公司业务与领域的全覆盖,企业集团对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促进规范经营、依法治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内部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及力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公司业务全方位地大范围审计,仅靠现有审计人员力量以传统审计方式已难以满足任务需要。根据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审计人员调查数据,同时具有生产管理相关专业学习经历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0.39%,5年以下审计工作经历人员总人数的48.31%。公司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在推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监督保障作用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三)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程度需要进一步深化。

   从近年内外部审计检查结果看,由于管理模式存在漏洞或人为主观因素等,习惯性违章、屡查屡犯的现象仍然存在,将审计成果更深入地运用,更好地转化为企业规范管控的行为中,需要本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方法、方式上进行创新。

   二、基本内涵

   国网信阳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立足现状,创新管理模式,充分汲取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在审计工作标准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审计资源集约化方面的创新经验,在审计队伍组建、审计现场把控、审计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一是在审计项目实施中,集中调配全市、县公司审计及相关专业人员组建审计队伍,交叉互审、专业融合,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了人力及专业保障。二是依托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编制的审计方法查证指引和法律法规库,套用涵盖审计过程描述、重点核查事项的审计记录模板,通过系统的在线应用,确保了审计工作质量可靠、达标。三是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实行审计问题整改六项保障措施,四项遵循原则,日常台账跟踪及强化考核等方式促进问题整改规范。

   三、主要做法

   (一)深化审计资源集约化,专业参与壮实力。

   1.扎实组建队伍。突破专业限制,以各县公司审计部门为人员选派的责任主体,由公司领导签发审计队伍组建通知,辅以对县公司业绩考核奖惩手段,组建涵盖公司经营管理各项专业的审计队伍。在专项审计中,除审计、财务专业以外,充实进工程、物资、营销等部门专业人员,保障了审计现场人力资源充实,激发了审计队伍活力。

   2.巧妙安排分工。在审计队伍中,每批次审计人员占比约45%;营销及供电所专业人员占比约25%;财务专业占比约15%;工程及物资专业占比约15%。在任务分工方面,审计专业人员一般承担主审、组长、小组长等任务。其他专业人员中,专业技能较熟练的人员一般占一半比例,其余部分分散到各个小组,由小组长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引领完成工作任务。

   (二)完善审计工作标准化,统一模板给指引。

   1.思维导图助查证。

   通过对省公司宣贯的审计方法查证指引进行学习,为非审计专业人员开展工作给予了提示和引导。审计指引包含重大决策、工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福利、集体企业、职务消费七个方面审计问题示例及相关法规依据,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2.记录模板保质量。

   在审计项目中,预编制内容翔实的审计记录模板,作为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每份记录构成包含审计过程、发现问题及法规依据、原因分析、审计建议等。通过依照审计记录模板描述的审计过程及方法,被审单位存在对问题及风险得以发现和暴露。

   3.法规依据立显功。

   对公司在用的国家、国网及省公司层面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形成内容全面的法律法规库,在审计项目开展中,为审计人员查找依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提升审计手段信息化,现场取数增实效。

   取得系统数据。一方面对数据分析找寻疑点,一方面与档案资料核对,进行符合性测试,同时对系统信息流转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查找管理缺陷,提示相关风险。

   四、实施效果

   (一)实现业务双赢,共促规范管控。

   1.促进专业融合,提高规范意识。通过抽调专业人员参与审计检查项目,使专业岗位上的人员跳出固有思维,换个角度去审视专业工作,举一反三,自查规范,从主观上强化各专业人员依法治企、防范风险的意识。

   2.强化专业参与,储备审计力量。在审计方法查证指引、记录模板及法规库的引导下,至今公司参加过审计项目的专业部门及二级机构等人员已累计达64人次,参加过多次审计项目的专业人员约11人次,为审计开展工作组建队伍储备了较为丰富的潜在资源。

   (二)审计硕果累累,助力风险管理。

   审计成果实现新跨越。通过新的审计管理模式,2015年仅上半年,国网信阳供电公司完成专项审计10项。项目个数较上年同期增幅43%,审计发现问题及建议是上年同期的2倍,审计范围更为开阔,更综合全面地对被审单位整体风险水平给予客观公正评价。

   (三)成果深化运用,堵塞管理漏洞。

   1.领导重视强化整改。凡大型审计项目结束后,均由公司领导召集专题会议通报审计问题,公司领导亲自听取汇报并部署整改任务。

   2.长效机制保障整改。整改;六制;保障措施,使问题整改工作形成了专业化、常态化管理模式,使审计成果运用更;接地气;,渗透性更强。

   3.强化责任严格考评。对问题责任单位及负责人严格追究责任,增强了审计成果威慑力。公司人事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存入档案,使公司对干部的管理更加全面综合。

【篇十二】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审计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对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做出了重要部署。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中坚力量,如何加强对所属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如何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体系,进而提高自身政治站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企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是当前内部审计管理值得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有企业当前内部审计的不利因素及影响

  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不利影响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削弱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亟待在经济新常态下加以有效破解和改进,以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不断提升,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长足发展。

  一是审计体系设立不规范。我国内部审计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国家相关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特别是在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上较为;自主;和;宽泛;,缺少;必须;和;刚性;的法律法规依据标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18版)第四条,对内部审计工作领导体制、职责权限、人员配备上的规定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国资委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文件(国资发评价[2016]48号)对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出:;2018年年底前,中央企业专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占在岗职工人数原则上不低于千分之二,高风险行业、大型企业和国际化经营指数较高的企业要力争达到千分之三以上;,此文件对审计人员配备给出了明确的数字化标准,但也仅是在;原则;上。国家相关规定和指导意见均非必须和强制,也缺乏相应方面的检查督导,在;宽松;和;弹性;机制下,国有企业在执行中也就存在了多样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中,有些企业将审计部门独立设置,有的则是与财务、纪检、监事会合署,甚至有的被并入到办公室;二是在组织机构隶属关系上归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经理、总会计师、纪委书记、副总经理领导等现象均不同存在;三是在审计委员会设立上,有的下设在董事会,有的下设在监事会,有的尚未设立审计委员会;四是审计人员配备数量没有必须标准,随意性较大,重视的单位配备人员多,不重视的或许仅设1人还是兼职。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立的多样性,不利于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影响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规范运作与发展。

  二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国有大型企业高层领导人员对审计工作认识已有很大提升,但下属企业有些领导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重经济指标创造,轻风险防控监督意识。对创造经济指标的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在人员力量和薪酬考核上极度倾斜;对审计风险防控监督意识较淡薄,认为每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单位财务决算进行一次审计即可,没有必要在内部审计上下功夫。二是在审计问题和成果运用上认识有偏差。遇到内部审计提出的尖锐问题,有时甚至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设阻碍,审计报告会搁置一边,导致问题得不到迅速有效整改。三是人为将审计部门地位设定拉低。在人员编制、薪酬待遇和审计经费上考虑不多,审计部门在管理部门中被人为设定为二、三类部室,审计人员薪酬待遇低于财务等部门,也存在审计机构负责人往往是由从财务或其他部门;退役;或;边缘化;领导担任的情况,审计人员在可以自主选择审计和财务岗位时,绝大多数会选择后者。四是未能分清审计问题的主体责任。当接受上级审计提出问题时,个别领导将问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内部审计部门,甚至出现质问:;怎么叫人审计出这么多问题?你们审计部怎么搞的?;主体责任未能分清,内部审计;背黑锅;,审计整改与责任追究落不到实处,前改后犯就见怪不怪了。长此以往使内部审计失去了应有的自觉性和自愿性。由于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足够的理解,没能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没能意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中,其基础性、熟知性、常规性、连续性、随时性是外部会计师事务所难以替代的。实践证明:企业领导重视审计工作,关心和支持审计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那么内审工作存在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内审工作就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三是内审人员切身利益的牵制。内部审计隶属企业内部组织关系的特殊性,决定其在行使职能上容易受其内部组织意识所左右,如企业最高决策意见会对审计职责的发挥产生影响。其主要原因:一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人员配备、人事任免、薪酬待遇以及考核奖惩等与企业密切相关,致使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受企业内部各方面利益牵制,难以公正、客观地独立开展经济监督活动,尤其是牵扯到与领导利益有关的领域。二是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揭示问题,往往引起被审计单位(部门)甚至是业务分管领导的内心;不满意;,由于内部审计缺少体制上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之个人利益连带关系,使内部审计人员存在怕;得罪人;心理,担心在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切身利益方面受到不公待遇,因此会不同程度地使审计工作的价值实现和效果发挥受到影响,使审计职能发挥受到制约。

  四是传统审计环境的制约。传统审计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往往就是检查财务账簿,查看财务收支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等行为,如果审计一旦涉入除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范围以外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事项,就会使被审计人觉得超出了审计范畴,甚至出现反感和;敌意;,导致审计环境受到影响。现代审计的方向是以注重经营管理风险防范为导向,而经营决策事前无须审计参与控制监督和经济鉴证评估,则是传统内部审计的极大漏洞和普遍现象。当前,内部审计监督多以事后为主,审计实施中难以掌握原始信息依据,事前参与企业各项管理过程环节的控制职能十分薄弱,出现问题也多是亡羊补牢,甚至已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是内审人员复合型技能欠缺。审计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监督活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掌握全面的财务会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对企业经济事项做出正确的预测并提供可行的决策依据保障,这就需要较高层次的具有复合型业务知识的审计人员。从主观上讲,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中绝大部分人员是财务会计专业,对财务会计的业务知识虽能胜任,但对企业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环保、营销等多元化的管理知识与全方位实践却显得业务单一,内部审计所要求的全面型、复合型知识人才短缺,难以更高标准地满足内审工作要求,增大了审计风险;客观上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查找和提出管理漏洞的地方多,;得罪人、待遇低、不受重视;是很多优秀人员不愿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原因,人才因素的影响是高质量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最大障碍。

  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是加强新时期党对内部审计的引领。2018年5月召开的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要举措。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全国审计工作的领导,加快形成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2019年10月31日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列入决议,提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和监督前沿,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适应新形势,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审计理念,拓宽审计视野,确保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消除内部审计盲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是完善内部审计体系顶层设计。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应与时俱进,在法制化、制度化、正规化进程上不断加以完备。建议国家在审计监督体系层面,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更为具体的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相关刚性指引,完备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个层面的顶层设计,构建审计全覆盖的有效机体;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据,促进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形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体系充分得到健全与保障。同时,加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理顺企业监事会、巡视巡察、法律、纪检等各种监督关系,形成监督合力,为党和国家及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三是审计作为是领导重视的前提。领导重视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以推进和深化的重要因素,而审计作为又是能否博得领导重视的先决条件,两者关系既相辅相成又互为促进。促进好二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的艰辛付出,打铁必须自身硬,体现审计价值,一味依靠领导重视,而工作不能行之有效,也无法赢得领导的重视;其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把内部审计视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经营决策及经济运行环节不可缺少的卫士。因此在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选拔内部审计人员时应予以必要保障与支持,给予内部审计有利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从根本上为内部审计持续作为注入动力。

  四是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独立性与权威性必须予以充分体现。一是通过国家对内部审计管理层面的顶层设计,使内部审计独立性得到规范化加强,即在企业党组织、董事会下面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隶属领导,对企业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负责,摆脱与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平行设置的弊端,切实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二是在国有企业加快推行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履职及独立开展工作所必须的条件与权限,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三是强化审计人员政治思想与业务素质提升,提高职业素养和执业道德水准,打造审计人员自身硬件的权威性。四是建立服务与监督分离审计机制,审计服务面向下属企业,审计监督对集团公司总部负责。建议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采取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审计垂直管理和委派制模式,试行建立集团化审计中心和片区审计中心机制。五是在对审计人员人事聘免、薪酬标准等切身利益隶属关系上有所管理突破,解决审计人员切身利益连带问题,使审计人员消除后顾之忧。

  五是向现代审计纵深方向发展迈进。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审计对经济监督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变传统内部审计思维,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与环境,不断拓宽内部审计领域,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内部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越来越偏重于企业管理功能的发挥、风险控制防范以及对经济效益实现程度的审查和评价。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等的预测防范上,将由事后审计转向事前控制为主,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内部审计,实行全过程的控制,防止决策失误和风险转化,最大限度规避运营风险,发挥资产经营的效益,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实现以审计的主观努力改变人们对传统审计的认识。

  六是打造精良的国企内部审计队伍。人才是履职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建议在国家审计机关负责内部审计监督指导部门层面,新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才专家库;,选拔国有企业优秀内部审计人才,按照企业不同性质和人才的不同专业,建立;专业分库;,聚集一批具有丰富审计实践经验、专业精湛的国企内部审计顶尖人才。一是可在需要时抽调充实协助国家审计机关工作;二是重点在国有企业之间组织开展不同项目交叉审计,充分整合利用好国企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力量;三是围绕国有企业行业特点,有效解决行业共性和个性审计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和审计管理建议;四是组织相关专家对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困难进行分析研判,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其揭示和反映企业各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的能力;五是通过以审代训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审计专业培训,促进国有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带动更为广泛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更新审计知识,提高综合驾驭能力,提升专业水准。目前国有企业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短缺,通过国家审计层面新增构建内部审计专家库,会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加快培养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才,有利于打造精良的国企内部审计队伍。

  面对新使命、新职责,内部审计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既不局限于传统的监督和财务审计功能,又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紧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变化,扩展内审职能,加强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优化设计,坚持科技强审,营造风清气正的内审环境,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中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篇十三】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企业审计工作中,不断创新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创新审计管理,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的作用。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明确科学的审计目标,把审计工作融入企业发展全局去,在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改善经营效益等各个方面都发挥更大增值作用。

  一、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加快推进审计转型

  在工作目标上,增强服务意识。审计工作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必须准确理解、全面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为此,我们在工作目标上,确立;在服务中实现有效监督、在服务中推进审计转型、在服务中体现审计价值;的要求。在工作方式上,注重观念转变。坚持在思维观念和工作方法上推进;四个转变;:一是从偏重于微观层面的审计监督向更加关注宏观层面的审计监督转变,重点对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系统总结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其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二是从关注一般预算可用财力向关注重点资金转变,重点关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三是从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的审计监督向合法性、效益性并重的审计监督转变,重点关注绩效、关注责任,促进以专项资金绩效考评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四是从查出问题、揭露矛盾向促进整改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政策措施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的到位。

  在工作机制上,勇于探索创新。审计工作的目标是改善企业的运营和增加价值,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在审计实务中注重结合、善于;扬弃;,努力构建适应管理审计要求的资金审计、绩效审计、审计管理等机制,从而使审计理念进一步创新,审计范围进一步拓展,审计方法进一步改进,审计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二、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开展审计创新活动

  (一)审计工作要有新发展,必须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深刻领会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此,要积极有效应对持续变化的市场形势,提高制胜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工作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审计工作要坚持;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本质和发展规律,适应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主动推进审计工作创新,不断增强内部审计建设性的作用。二是借鉴先进企业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方法、坚持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创新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内容和重点,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审计创新体系。三是认真思考内部审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的具体目标和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大局提供审计支持,更好地实现审计创新。

  (二)坚持把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作为审计创新的目标。内部审计要在较高的层面上有所作为,关键在于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此,要牢固树立;四个理念;:一是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主动性,发挥建设性,扩大开放性,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二是树立民本审计理念。要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就必须坚持;民本审计观;的理念,努力保持审计的客观公正和独立性,把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三是树立责任审计理念。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加大对职责履行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审计监督,敢于问责,善于问效,服务宏观政策,促进管理规范。

  (三)坚持把加快和深化审计转型作为审计创新工作的核心。内部审计工作多以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为重点,忽视了经营管理过程审计,使审计结果难以起到为企业增加价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审计转型,积极应对审计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审计创新体系。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四个适应;:一是进一步适应审计目标、审计方向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绩效审计这一审计转型的方向,着力推进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提高绩效审计技术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实效性和综合性上,力争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的基本模式。二是进一步适应审计手段、审计方式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计算机审计这一审计转型的关键,加快从办公自动化、电子账簿审计向电子数据审计、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转变,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进一步促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工作的融合运用上。三是进一步适应现代审计对审计组织结构、审计运行模式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审计管理这一关系审计转型的基础,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构建适应现代审计要求的审计管理机制上。四是进一步适应审计理念、审计思维方式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审计队伍建设这一审计转型的保证,适应审计队伍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建设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上。

  (四)坚持把审计实务创新作为审计创新的基础。实践表明:没有审计实务创新的支撑,审计创新体系只能是个基本框架。我们在加强审计理论学习的同时,着力推进审计实务的;四个创新;:一是以规范预算管理体制为重点,推进企业审计的创新。近期目标是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远期目标是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二是以完善和规范合同管理制度为重点,推进企业审计的创新。重点是推进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离任审计的责任化,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化。继续坚持以经济责任审计为轴心,探索全面评价企业经营的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的新模式。三是以实现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必审制为重点,推进投资项目审计创新。重点关注项目投资、资金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四是以经济行为问责制为重点,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创新。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框架,丰富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探索以信息技术支撑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途径。

  三、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创造内部审计工作新业绩

  内部审计工作要赢得企业管理层和干部员工的信赖和支持,关键在于提高依法审计、服务大局的能力。只有注重提高质能力,抓好工作落实,才能准确把握、有效贯彻企业管理层的工作意图,善于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使审计工作在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制约监督权力运行,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此,审计工作要坚持在;四个注重;上下功夫,筑牢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一是注重学习提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坚持以主动性来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预防性来提前感受风险,以整体性来看这些问题对全局的影响、以宏观性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建设性来从机制体制和制度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公开性来促进整改和规范,为构建审计;免疫系统;尽职尽责。二是注重完善审计程序。转变工作程序,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治理全程监控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使之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经营业务实行事前审计,又要监督、评价有关可行性理论资料、预算及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防止失误。三是注重科学谋划。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汲取群众智慧,避免盲目决策。尤其是审计项目选择立项、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审计技术方法运用、审计项目评估等主要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争取工作主动。四是注重督导落实。抓好内部工作的督促检查与审计项目的督促检查。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报送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确保审计意见每件有回声、审计结果每项都落实。对未得到全面落实的部分项目,要求有关单位写出书面报告,抓紧整改落实。

  只有把科学的审计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中,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才能进一步更新审计理念、明确审计目标、创新审计思路。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成效,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住关键点,切实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作为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

【篇十四】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事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战略选择。当前正值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为了进一步了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我们专访了某大型国有审计处处长王某以及某国企纪检书记赵某,与两位内审;一把手;一起谈谈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的那点事儿。

  内部审计在国企中到底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

  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文件,其中进一步强调了要;切实加强审计部门的工作,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内部审计部门担负着完成审计工作的重要使命,可见,国有企业加强其内部监督与控制不仅意义殊然,并且任重而道远。同时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第二十条也明确指出了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明确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巡视以及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完善监督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因此,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发挥的角色作用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成效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管是在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均是企业中的经济警察和管理咨询师。王处长认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实则一致,即向股东负责,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可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应当是一致的,对股东负责,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然而由于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又存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同。王处长补充道:;民营企业的股东和上级比较清晰,其内部审计更容易按照教科书中的模式来进行,也更容易借鉴外国的经验和方法,而国有企业股东较为模糊,一旦国资委重视程度不够,企业董事会或其本身很难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赋予足够的关注,这时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定位很容易模糊化;。可见,明确内部审计在国企中的职能定位,建立中国特色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已成为当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建设的迫切需要。

  王处长认为:;当今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拥有更多建设内部审计的资源和制度,应该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激发企业内部审计的得内生活力,国企内部审计定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揭错防弊’的较低层次上,而应该更多地发挥管理、评价和监督职能,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经营水平;。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1.国企领导层缺乏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

  我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实行的是一把手领导负责制,国企领导将考核业绩作为升职的本钱,对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内部审计的关注度不够。国有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三种审计方式即:离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事后违规审计。而国有企业通常比较重视事后违规审计,这其实严格来说是对内部审计的错误定位。王处长也坦言:;领导更关心的是经济活动发生之后,对企业到底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影响?;这也就是经济活动的事后审计,领导往往忽视了对企业经营活动事前的风险预测和事中的防范、分析,导致了内审部门不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的监控。

  另一方面,在审计部门的设置上,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领导将其设立在会计、财务部门之间,审计工作由财务经理兼职,有的甚至是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这种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当审计问题出现时很难被发现,即使是发现了国有企业领导也会为了;面子;给审计部门施加压力,对披露出的问题进行不作为。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其实并不简单,你不仅要懂会计、审计等财务知识,你还要会计算机技术、企业管理、人际交往技巧等等方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可见,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内审人员并不件容易的事儿!访谈中赵书记很无奈地感慨道:;我们的审计部门人员配置严重缺乏,员工都是年轻人居多,大都还没什么工作经验,所以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其实,这种现状在国有企业中并不少见。所以要想保证审计的质量,就必须对这些审计人员多进行学习和培训,建立专业的审计人员队伍。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还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审计部门是从内部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导致了审计部门或多或少的与被审计的部门有联系,或者是与被审计部门同级,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王处长如实说道:;我现在是审上审不了,平级也审不了。审下面的时候,审计人员的角色定位是啥都能干!;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许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属于董事长分管,部门副总协管,内部审计相关事宜重要的需要向董事会汇报,其余部门日常工作向分管副总汇报即可。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依然不足。王处长认为国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而其所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仍处于第三和第四阶段之间。一阶段:财务领导,部门不独立;二阶段:部门独立,总会计师管;三阶段:纪委书记管;四阶段:由总经理或董事长管;五阶段:直接由董事会管理。究其根源发现,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审计部门是从内部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导致了审计部门或多或少的与被审计的部门有联系,或者是与被审计部门同级,这大大降低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同时,当涉及到管理者自身利益时,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也将影响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乏严重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削弱内部审计职能。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对内审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度的形式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规范,会使企业员工从心里上更加认同内部审计。这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更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王处长坦言,现今大多数国企的内部控制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很多制度上的说明,但真正的三道防线和内控制度并没有落到实处。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定位存在哪些问题?

  企业的;查错揭弊;是内部审计在职能上的基本定位,工作中内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到查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监督生产经营上,通过对历史的审查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内部审计的评价和建议对未来具有参考价值和建设性意义,但由于审计的主要职能未能定位于对企业管理风险状况的分析、评价和对触犯国法的相关部门与人员的惩治,从而内审也就无法触及管理与经营领域,更无法解决法律漏洞所带来的问题。更何况,国有企业通过提高内部经管水平,加强外部制约机制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组织账面错弊几乎不存在,若坚守以往的内部审计职能,内审的作用将难以为继,更不能发挥在国企中的监督作用。

  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在遵循既定的准则、按照相关的标准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管理活动等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和判断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并针对内部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表明,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是源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应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这是它存在的价值所在。内部审计凭借其相对独立的地位,丰富的审计经验和专业的人力资源,就充当了董事会和监事会部分工作的协助者,为他们提供评价和咨询的服务。可见,内部审计从来都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企业管理需要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才得以完善。

  2.重监督

  国企内部审计监督的目标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真实安全;其次,防堵漏洞、消灭隐患,避免舞弊事件的产生,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最后,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可见,内审监督职能的发挥是一个连续过程,它对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当局提供了一个合理保证。

  3.重国法

  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存在着漏洞,这些残留的问题需要找一个有效工具来解决。内部审计作为国企中的经济警察,其监督、确认职能能将国家法律有些伸不到的角落照亮,协助监管部门监督国有资产,保持其安全和完整。此外,内部审计咨询作用的发挥,使得国有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状况与发展动向,从而及早做出正确决策,防范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提高企业效率。

  国企内部审计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针对以上国企内部审计遇到的问题,我们邀请两位嘉宾从实践的角度展望了国企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并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内部审计专家教授共同交流了意见。

  1.顶层设计上促进内部审计外部环境的改善

  赵书记认为,中央巡视组巡视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审计整改,例如僵尸企业整改和风险防控,然而内部审计却无人监管,要想让内审相关制度落到实处,依旧任重而道远。

  王处长也赞同这一观点,他指出近些年来内审进步不大的根本原因即是外部监管机构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管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相比国企法律部门来说,内部审计在外部制度推动力度不足的形势下,难以取得大跨步的前进。

  他最后笑谈到:;国家新形势下,我觉得还是要推进由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希望外部环境能加强对内审机构的支持和监管;。

  2.明确审计到底是干什么的,不能什么都干

  王处长指出,现在内部审计涉及的面太广,仿佛什么都可以让审计来干,如果说法律只涉及公司的一个面,那内审就涉及企业一个面,甚至多个面。然而要想真正让内部审计发挥作用,还是要明确内部审计到底在企业内是干什么的,审计应当还是回归到过程而不无所不能,突出审计作为组织管理者和流程复核者的职能。

  3.要允许借助外力,推进兼职审计人员建设

  采访中,我们发现,两家企业的内审人员数量普遍较为短缺。赵书记指出国家要实现国企内审三年全覆盖,而审计部人员却不足,任务重,人员少,是当今国企内审机构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王处长认为要允许国企内部审计机构借助外力,推进兼职审计人员建设。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当今我国国企的内部控制仍处于起步阶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任重道远。不建立恰当的内部控制制度,经营者改善管理的动力就不足,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于;服务;后就不会有大的突破。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和内控制度。同时,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中储棉事件已经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公司内部审计建设敲响了警钟。如果企业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际化的内控体系制度,这些公司集团的违法操作公司内部就能够提前得以察觉,最大可能地避免悲剧的发生。

  5.推进内审机构设计优化

  国企内审机构的设计优化关系到内部审计业务的日常运营和顺利开展,应该多在培训课程中涉及一些集团审计部门的特色经验和做法,并讨论借鉴。 

  最后,我们荣幸有请到了两位嘉宾畅谈了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培训的期望和建议。

  赵书记:;我是第一次进行审计方面的培训,从这个角度讲,我是半路出家,越听越觉得自己知识欠缺,这一反映了培训的重要性。

  至于期望,我觉得培训一定要有层次性,领导和业务部门之间分开,这样效果会更好;另外,培训要有一定系统性,就像我们这些学院可能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缺乏系统性,这是培训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内审人员层级提高了,自然而然对开展内审工作和未来内审的发展非常有利;。

  王处长:;国家会计学院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最早,2003年有一个总会计师班,当时很遗憾没能参与学习,那时候特别想来,后来很荣幸很多次来到这里进行了八九次培训,感觉质量很高,尤其是可以看出国家会计学院的不断成长,今后我觉得会计学院还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的研究;。

【篇十五】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国内的集团化企业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系统结构也更加复杂,因此风险防控要求也随之提高。面对企业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多样的风险点,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以及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无法全面深入把握企业风险,其发展的出路也在于信息化。本文基于当前新兴的大数据技术,从集团企业内审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大数据审计;的概念、特征和内涵,并对集团企业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内部审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该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大数据审计概述

  近年来,以大数据,智能化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带来了IT技术和行业的创新。我国的集团企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建设对于做大做强企业的重要性。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集团企业不断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在统一数据标准、整合信息系统、打通信息;经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未来的企业战略中,谁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基础,谁就能在升级发展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大数据;(bigdata),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大到无法利用现行主流软件工具,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收集、分析、处理或转化成为帮助决策者决策的可用信息。[1]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在更为广泛的地理区域和更多的业务领域进行经营,协助企业横向打通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原来作业系统的部门分割、流程冗长、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并且能够随时取得与企业经营状况相关的;全景式内控管理视图;。当前,集团企业跨业务、跨产品、跨风险、跨区域的经营特征将更为凸显。在信息贯通的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内控治理也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同时也对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内部审计深入挖掘数据价值、获取全局视图,通过更加详实的数据分析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集团企业内部审计。

  ;大数据审计;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审计部门在面对海量数据的时候能够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获取、分析、挖掘、归纳以及应用等操作。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立足于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获取更为全面的数据展开分析,其中包括结构型数据,还包括非结构型数据。这样审计数据可以真正实现数据即资源的作用。也许有人会问,对于如此庞大的数据,整理、清洗、分析将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其实则不然,看似数据量庞大且复杂,但是在当今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支撑下,通过合理的算法,完全有能力得到有效和全面的处理,通过更多维度去挖掘内涵的重要价值信息,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更为直接、真实、客观的证据支持。

  二、大数据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伴随着科技和管理理念的发展而进步,已成为当今业界的共识。2014年,美国会计协会(The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颁布的《在无线世界中重构审计》中,讲述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行业中的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审计模式、审计方式、审计抽样等方面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2]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说,大数据审计是审计技术方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互借鉴和深度融合。大数据审计具备以下的特征:

  (一)技术基础特征

  大数据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云计算技术存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基础,是大数据;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根本保证,同时云计算技术是集团企业IT治理架构,综合解决办法的重要手段,这关系到企业业务系统的构建、存储方式、相互之间接口的打通等多个方面。而大数据则更加专注于数据本身,提供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的技术和方法。云计算作为大数据的;基础建筑;,如果没有它,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与分析皆是;空中楼阁;。

  (二)数据分析特征

  过去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往往受限于业务环境和信息化技术,较难对非结构化数据展开大规模的分析或获取相关的明细数据,导致难以深入分析和判断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薪酬报表等结构化数据,也包括图片、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技术将突破结构化图表的限制,在审计过程中引入非结构化数据,在数据分析模块中建立相关性分析,可以解决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和实时分析利用数据的问题。

  (三)审计流程特征

  在传统的审计流程中,审计工作通常是事后审计,并且在审计过程中以抽样审计的方法为主,无法覆盖所有的业务数据和信息。这种抽样方法,难以对集团企业复杂的生产和管理系统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和修正。在信息化时代,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要求不断提高,将不再局限于系统导向和风险导向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更需要合理引入IT审计技术和方法。大数据技术对于审计流程、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审计效能特征

  在过去,内审人员的最重要的审计成果是出具审计报告,但审计报告的格式是相对固定的,信息量小,内容也较为单一。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中逐步得到应用,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也开始不局限于审计报告,还包括了在审计中获取、挖掘、分析的大量数据资料和实时监控中产生的风险预警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提高审计结果的综合应用效果,还可以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在决策建议和改进经营管理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集团企业如何运用大数据审计

  集团企业开展大数据审计,首先要转变思路,将过去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审计方式转变成持续性审计。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审计工作将全面掌握企业内部各类数据,充分挖掘和分析其内在关联与规律,实现对风险更深入、全面、持续的防控。大数据审计具有技术创新,信息覆盖和深入挖掘等特征,将给企业审计工作从理念和流程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总体来说,集团大数据审计工作需要从业务思路和数据信息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内部审计要在深入了解企业各个部门业务运营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审计模型,突出协同性和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在整合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数据的审计分析技术,促进审计工作由事后查处为主、事中控制为辅,向事前预防为主、事中控制和事后查处为辅转变。具体工作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数据审计应注重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

  第一,注重审计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应用,通过信息的生成,获取,应用和退出,建立覆盖信息资源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集团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统一,先进,安全,实用,灵活,可操作,适用的原则。这些原则的设定有助于保证审计信息系统的整体实施效果、数据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第二,审计信息化工作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不仅立足于业务流程、分析方法这些细节之处,还要着眼于大处,体现出战略目标、宏观体系等层面的要素。然后,要结合企业整体信息化环境,明确内部审计信息化在整体信息化中的位置关系,要紧密结合企业本身实际。

  第三,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应考虑审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的关联性,使得内部审计与其他业务管理形成互相联通、互相服务。

  (二)搭建大数据;云审计;平台

  内部审计要想更好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就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数据平台。通过开放、标准接口统一的审计数据平台,实现对企业内部活动进行全流程的覆盖,为审计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支撑、高规格的计算能力和高度融合共享的软件;云审计;服务。大数据;云审计;平台是审计信息构建的载体,是数据收集、分析和存储的平台。该数据平台需要具有及时获取、有效管理、全面共享各种信息资源的功能,能够成为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辅助工具和;仪表舱;。;云审计;平台包括管理平台和分析平台两部分。管理平台主要是做数据的收集和存储,构建丰富、完整的企业信息资源库,并且不断扩充数据资源。分析平台的重点是审计分析模型。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查找审计线索,明确审计重点等。将现有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型整理到数据平台,形成分析模块。同时,还包括实时数据监测平台,为持续性审计、实时数据分析、实时监控风险等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与数据共享

  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企业内部业务系统的高效融合。集团企业大数据审计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打通;信息孤岛;。只有实现与各个业务部门系统数据接口的打通,才能更好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筛选。第一,建立审计数据库,对各方面的审计信息进行过滤、清洗、分析,使审计信息数据的条理清晰、结构分明、粒度适合、调用顺畅。[3]第二,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动态化管理,及时剔除失效信息和冗余信息,以免影响正常的分析工作。

  (四)有效利用数据资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在审计工作中,数据的价值体现在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上。通过数据整理、采集和存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大量数据的比较、分析和筛选,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深层次的剖析,也方便找到数据之间潜在的联系,从而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第一,根据集团企业不同的行业和业务特点,建设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由于集团下属企业的经营方向存在差异,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大数据分析模型,以此实现多行业多维度分析,利用关联、聚类多种分析方法,揭示关联关系、挖掘审计线索、准确定位风险,形成审计证据。

  第二,大数据的作用不仅在于分析,还在于预测。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和软件不仅要有审计分析功能,还应有预测功能。通过智能化分析揭示业务的发展规律,实现对企业业务风险的事前判断,从依靠人为判断过渡到依靠数据做决定的转变,达到更加客观、可靠的目标。

  第三,创新分析技术,增强增值服务能力。例如,在大数据审计的基础上发展商业智能分析,在企业业务发展、经营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撑信息,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从而让内部审计真正的能够为企业管理的决策做出贡献。

  (五)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重塑知识结构,才能在内部审计工作做好。一方面,要更新审计理念。内审人员要转变过去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采用大数据思维,通过良好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判断和决策。另一方面,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4]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有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但对大数据、云计算和审计信息化的概念仍然模糊。兼具审计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的审计人员少之又少。企业应提供相关培训资源,逐步提升内审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促进审计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融合。通过规范有序的培训学习,培养出信息技术能力良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的完善。

  (六)着力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是审计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方面。审计数据安全应包括机房、软件系统、数据库三个方面。机房安全性,机房设备及网络是承载数据的载体,机房的安全保障为审计信息化奠定良好基础。软件系统安全性,首先要保证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其次要保证相关文件的一致性,为审计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必须能够正确地响应程序的数据请求,提供数据服务,并通过权限配置和管理抵御非法入侵和数据泄漏。[5]当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确保内部审计数据的安全性,必须建立一套持续动态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设立多层级的保密与管理制度,明确各层级的内生登陆权限,以提高数据安全性,对公开、共享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防止重要数据信息外泄。同时企业应通过建立监督保障体系,加大对大数据的监察力度,建立责任制度,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确保审计工作有序实施。

  四、内审人员开展大数据审计需要注意的方面

  企业的内审人员从传统审计模式跨越到大数据审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看到大数据审计展现出的优势和美好前景的情况下,同时也应注意到审计项目的作业模式、分析方式都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所有的审计业务流程将实现再造,审计部门对于业务部门的日常运作也将有更深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内审人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审人员审计思维方式的转变

  审计人员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根据因果关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跟踪追溯和发现问题。大数据技术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更强调对相关关系的利用。以相关关系分析为基础的验证是大数据技术的一项重要特征。在大数据技术之下,内审人员搜集到的很多审计证据都是电子证据,通过电子证据获取其因果关系的证据有较大难度,这使得内审人员要突破从因果关系搜集审计证据到运用相关关系分析来搜集和发现审计证据的思维转变。

  (二)内审人员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大数据的环境下,企业内审人员在巨量数据的考验下面临搜集适当审计证据的挑战。大数据审计不但要求内审人员掌握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仍停留在只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重要性。要更好地实现大数据分析,内审人员要做好向面向数据挖掘的;数据分析师;和面向业务知识的;专业分析师;的;两师;的转变,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和筛选有用信息、有效分析和预测潜在问题,更好地实现为企业服务。

  (三)内审人员职业道德的加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崛起,数据的保存方式从原始的纸质凭证转变为各种移动存储设备和网络云平台。[6]企业所涉及的各种数据都可能存储于网络中。在这种情况下,相互关联且庞大的数据资料如果没有被妥善存储和保护,加之企业信息系统监控能力差,对其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都会加深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因此,企业的;审计师;在向;数据审计师;的转变中,在海量数据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必须以公平和保密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客观,真实的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同时,企业也需要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准入制度,加强内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实现人才的科学管理。

  五、结语

  目前,大多数集团企业扩大了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并且其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已被纳入长期发展战略。与之同时,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逐渐从以财务为导向的审计拓宽到企业价值的管理审计,内审工作的风险点和工作量在不断增大。每时每刻,集团企业都在产生大量的生产和业务数据。面临巨量的数据和无时不在的风险点,传统的审计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深入把控企业发展和运营中的风险,内部审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今天,借助可靠的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不仅对于提高内审能力、效率、质量有较大帮助,而且对于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也具有很大的意义。在本文中,大数据审计、;云审计;概念的提出,则是审计行业中伴随技术进步出现的必然要求。在企业发展战略框架的指导下,企业自身应该从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积极推进,有效积累、整合和打通数据基础资源,实现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审计领域的有效运用。

【篇十六】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已成为其加强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试图通过重新构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其组织机构和职能,达到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的目的,以期能更好的为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服务。

   企业集团是在现代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为纽带,由众多的企业组织共同组成的利益联合体。企业集团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这就决定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要对集团本身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又要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关联企业进行审计,审计范围空前扩大。而且现代企业集团往往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经营范围横跨多个行业,这也增加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难度。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集团设立一个与其内部组织机构相适应的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既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节约审计资源,又能满足企业集团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需要。

   一、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建立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与其组织机构和经营特点不相适应,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表现在:

   (一)审计机构组织设置单一

   我国企业集团一般只在集团本部设立单一的内部审计机构――集团审计部,与集团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由集团领导人分管,没有派出机构。这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简单,但在实际开展审计业务时会增加工作难度。如集团审计部在对其成员企业进行审计时,子公司没有设置相应的审计部门,则会导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无法及时获得审计所需资料。集团审计部对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在对其进行评价时,由于缺乏应有的依据,很难做出正确判断,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在日常工作中,集团审计部与成员企业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也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对成员企业的服务咨询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

   (二)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限制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组织地位较低,权威性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集团的地位,隶属关系也极不统一。在企业实践中,内部审计部门可对财务总监负责,也可对总经理负责,还有的是受监事会或董事会领导。而且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仅与被审计的其他职能部门和单位相对独立,因此,其独立性同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健全,表现为董事会与经理层人员高度重合,董事会决策职能与经理层经营职能混淆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如果由董事会领导,会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集于一身的不合理现象;如果由经理层领导,同样会形成执行、监督职能一体的情况。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提升内部审计组织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为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要求企业集团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设置和制度设计来明确和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以保证其顺利完成审计任务。企业集团应成立独立于各管理层级的集团审计部,在董事长的直接领导下,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审计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和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组成,代表董事会对企业集团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是处于决策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监督系统。同时应赋予集团审计部对所有职能部门和个人进行审计的权限,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结论和建议能够得以有效执行。

   企业集团在选配内部审计人员时,不能仅仅从财务人员中挑选,还应根据集团自身的业务特点配备计算机、法律、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要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比例,以增强其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从而使其能为管理当局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提供依据,为成员企业日常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重塑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在进行内部审计管理模式选择时,应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择运用。在企业集团总部层面,内部审计机构宜采取;董事会负责制;的组织模式,即:在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立集团审计部。另外,按照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分(子)公司的地域和业务分布情况,在集团审计部设立多个下派审计中心,在一定期间内,下派审计中心分片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集团分(子)公司开展审计监督业务,并定期轮换辖区。

   在企业集团的分(子)公司层面,不具法人资格但属于集团核心分公司的,应派专职审计人员或设立审计派出机构,对分公司进行日常审计监督;否则接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直接监督。对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因其具有法人资格,所以有义务视自己的经营规模考虑是否单独设立审计机构。若设立审计机构,子公司审计机构应向集团审计委员会负责;若子公司不单独设立审计机构,则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将在子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派出机构,但需经子公司董事会同意。

   (三)确定企业集团审计部及其派出机构的管理职责及业务衔接

   集团审计部的职责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宏观管理,具体包括:制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流程,编制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委派审计中心对企业集团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等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对企业集团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所属单位负责人进行任期或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承办企业集团董事会财务审查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及监事会的有关业务,协调外部审计工作;指导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下派审计中心是企业集团审计部的直属审计机构,主要职责是按照企业集团下达的年度内部审计工作任务,组织实施具体审计项目。具体包括:参与企业集团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的审议;根据下达的企业集团年度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审计项目,并向集团审计部报告工作;根据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负责本中心开展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拟定、过程控制和质量把关;向集团审计部报告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异常情况;协助集团审计部对辖区内集团分(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负责本中心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本中心的经费预算编报、控制和考核工作,定期向集团财务部、审计部报告费用支出情况。

   下派审计中心业务上由集团审计部归口管理,向集团审计部负责人汇报工作,集团审计部负责对下派审计中心进行绩效考评,其负责人应定期在各个下派审计中心轮换任职,薪酬等级和职权应与集团审计部副职相同。下派审计中心有关人事薪酬、财务及固定资产的管理遵照企业集团总部的相关管理办法执行。下派审计中心应与集团分(子)公司保持相对独立性,不得与集团分(子)公司发生任何经济利益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设置对于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及职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集团可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集团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第二层次是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置集团审计部,与集团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另外在集团审计部下设多个派出审计中心,这一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发挥其监督评价和服务咨询职能,并使内部审计的管理决策和业务开展相分离,即实现管办分离,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第三层次是依据实际情况在各成员企业设置审计派出机构。三个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分别发挥其各自的职能,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运行体,共同服务于企业集团的战略协作,以提高集团整体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马立占.重塑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之思考[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4):45

   [2]许岚岚.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71

   [3]张金爱.浅议内部审计如何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J].中国经贸,2011(24):87

【篇十七】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20xx年,财务审计科全体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努力增收节支,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中,我们应该重点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完善财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

  进一步完善健全工作职责和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置,规定收支范围、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使我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真正做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努力协助领导尽可能向上争取资金。在对原始签证的审核、装订和记账凭证的制作及会计档案的整理等方面,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操作,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完整。

  二、狠抓增收节支,搞好资金监管。

  从预算上看我单位基础较差,底子较薄,债务比较重,因此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为此,我们一是加大增收节支力度。保证营收则收,努力节约开支,力争收支平衡;二是严格控制开支。在去年与办公室配合,制定出台了考勤费、水费、电费、电话费、修车、加油及招待等方面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在进行细化,并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节省非生产性开支,杜绝了铺张浪费现象,做到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确保重点支出,努力化解债务。

  在支出安排上,按照预算进度,统筹兼顾。按照保工资、保医疗金、保养老金、保正常运转、再尽能力化解债务的顺序,确保全年重点支出的需要。

  四、正视困难局面,积极争取资金。

  我单位,经济效益差,无其他创收途径,再有包袱较重,致使我单位资金压力非常大,要想彻底扭转这种困难的局面,我们需要多措并举,要努力发展经营,搞自主创收,但这需要几年的努力,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当务之急是积极协助领导向上争取资金,拓宽扶持资金来源渠道。为我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资金上的保证。

  五、切实搞好服务,树立良好形象

  财务审计科是我单位的一个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单位的形象,我们做到了既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又热情周到服务。无论是谁到财务审计科办理业务或咨询有关事宜,我们都做到微笑服务,热情接待,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树立了良好的财务人员形象。

  20xx年的工作,对于我单位的持续长期发展、繁荣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财务审计科人员一定会紧紧围绕单位里的中心工作,服从领导,团结协作,恪守职责,踏踏实实,不遗余力地完成各项任务,为我单位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gxxing.cn/shiyongwen/191031/

企业每年什么时候审计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研究
  • 相关内容
  • 08-03 小学生图书管理员工作心得 小小图书管理员心得三篇

     经验是在工作或学习中的经验和理解,也称为经验“经验”它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来说,长度可以长也可以短,结构相对简单。 以下是为大家

  • 08-03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心得体会集合3篇

    经验是指在阅读和练习后写出的一种接受性写作。语言的阅读体验与数学笔记的阅读体验相似经验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和写下来反映学习内容,类似于经验总结。

  • 08-03 关于商务礼仪试题全套及答案【十二篇】

    诗是指词、句、诗和诗中的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务礼仪试题全套及答案的文章12篇 ,欢迎品鉴!第1篇: 商务礼仪试题全套及答案  题目】王安石《登飞来峰》

  • 08-03 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用5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文章5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第一篇: 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按照县委“

  • 08-03 申报优秀团干部事迹材料【七篇】

    团干部主要包括团委书记、副书记。此外,下设组织部、宣传部长和副部长。还有来自班级团支部、组织成员和宣传成员的书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申报优秀团干部事迹材料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gxxing.cn 果香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果香文学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