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三篇

【www.gxxing.cn--文秘资料】

体育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的有意识地培养自身身体素质的各种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访问法、归纳与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背景、现状进行了研究,我国社区体育在规模、硬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及建议。

   [关键]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对策

   社区体育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和新的社会形态,在中国的城市管理和社会体育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同时,它又是在社区发展的前提下萌发的,既非政府机构,又非赢利性经济组织,协助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并从政府机构获得支持和援助。社区体育最突出的社会功能便是将社区闲散的资源(人、财、物)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高社区人员的身心健康,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丰富社区的余暇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防止人际关系淡漠化。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访问法、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当前我国在社区体育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真正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对社区体育的研究,离不开社区体育,但是不可以简单地把社区体育规定为社区体育的研究对象,社会学视觉下的社区体育,只是体育社会学的一个研究单位,因而,社区体育是研究发生在特定社区中的体育现象,与体育有关的各种问题,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并且研究的对象随着研究的目的而不断变化,最终目的是发现和解决社区体育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背景

   1.群众体育的发展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体育资源都是由政府统一管理,政府控制着整个大众体育的发展,同时,体育的内容也相对简单,这与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是一致的。首先,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雄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工作时间减少,余暇时间增多,且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体能消耗相对减少,各种;文明病;对人的健康威胁越来越明显。其次,国民文化素质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促成人们更多的关心体育,参与体育,加剧了体育人口的增加与管理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实质上是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与渴望同群众体育的突破发展是相统一的,打破了公共体育资源的集中化分布,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和社区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社区资源被整合,社会体育学的影响不断扩大,促进大众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为社区体育的理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确保了社区体育的强大生命力。

   2.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发展的条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经历了1985年的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两次改革导致了社会的众多社会服务职能分离到社区,促使人们对社区的关注程度增加,明确了加强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社区体育是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潮流中的一个代表,它的每一丝变化都与社会发展影响相随,其中蕴含着社会变革的意义,也预示着社会发展的征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体育、体育产业等新生的体育事物出现,体育消费的比例增加,与体育有关的各行各业也随之得到发展,刺激了经济增长,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保障,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

   3.历史机遇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催化剂。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为我国的大众体育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而进入21世纪,我国的社区体育遇到了快速发展的历史契机,自2000年开始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党的十六大顺利召开等等,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社区体育是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潮流中的一个代表,它的发展影响着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领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推动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

   二、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我国社区体育在国家体育方针的正确指引下,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社会的不断变迁,尤其是处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设区体育,在发展中同样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我们只有认真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为它的更大发展提出可行的对策,确保其进一步发展。

   1.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

   (1)社会影响越来越明显。体育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体育在整个社会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样地,社区体育的发展已超出了社区体育的本身,在社会的进步中所发挥了巨大作用,促使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原来的模糊变得更加清晰和全面,其根本原因是社区体育的社会价值不仅在参与者身上体现,对没有参与的人同样产生影响。在我国的城市社区中,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固定,其活动形式也以集体性为主,在那些参与者当中大多数都没有运动基础,或许是一窍不通,但是在左邻右舍的相互影响下,不自觉地加入进去了,正是这种无形的影响力,使我国的社区体育锻炼队伍不断庞大起来,社区体育组织不断扩大。此外,政府重视和媒体介入,进一步扩大了社区体育的社会影响力。

   (2)硬件发展加速。社区体育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场地和设施,社区体育组织既非政府机构,又非赢利性经济组织,场地和各种设施的建设难度大。最近几年的社区体育发展中,通过多种运行模式的探索,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1)当地政府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照顾,为硬件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国家福利彩票收入对地方社区体育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和器材的提供;3)社会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人们对社区体育的广泛关注,个人的捐助增加;4)不断增加的商业意识对自身造血功能的激活,一些体育器械商家,通过无偿安装器械设备供社区人员使用,以此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满足了商家和社区体育组织的双方需要。

   (3)社区体育指导人员的培养工作受到重视。;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究科学。;是人们在运动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的确,运动不讲究科学,不但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而且危害人的健康。目前,我国有六十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人才。同时,国家体育总局每年都在举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培养。

   (4)多方合作加强。加强交流和联系是目前社区体育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周边学校、企业、体育俱乐部及相邻社区之间的联系,不仅为社区体育的发展赢得强有力的支持,还能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在资源上可以实现共享。其次,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合作双方之间的优势交流和互用。因此,学校为社区体育提供人才支持,而社区体育为学校进行社会实践,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场所。与体育俱乐部和相邻社区的合作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和建设。

   (5)社会功能更加明显。社区体育以社区为区域范围,主要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要,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感情为主要目的的区域性体育。由此可以看出,社区体育的社会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体育本身,特别是对于社区内的老年人,他们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又有迫切的健康长寿和重建社交网络的愿望,这对于缓解社会的压力,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作用明显。

  体育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企业通过体育活动和比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事业单位通过体育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改善成员的健康状况,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体育竞赛中,所有的队员对规则的一致服从,是其他任何法则无法达到的效果,鼓励人们养成遵守社会秩序的意识,提高公民素质。

   2.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社区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好,经济欠发达地区差,甚至没有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相对匮乏;2)城乡间的差异明显,大城市发展快,小城镇发展慢,由于参与者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不同,人为营造的社区体育发展空间差异大;3)占我国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的社区体育发展滞后;4)在同一城市中也会因为对社区体育的规划和管理缺乏统一部署,人为因素影响严重。

   (2)社区体育指导的整体水平不高。目前,专门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还很缺乏,大部分人员都是聘请的未经过系统培训,且仅有一技之长的一般人员,在指导的过程中他们无法达到;受人以渔;的目的,在指导的过程中出现常识性错误,引起社区参与者的误解,降低了社区体育的吸引力。因此,在角色定位上,他们可能是一个出色的组织者,但不是一名合格的指导者,难于保证体育指导的质量。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模式上存在着缺陷,同时,社区体育组织的用人机制促成这个问题严重化,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基层的社区体育组织中从事工作,而社区体育组织不愿意引进专门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专业人才。最终导致社区体育指导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3)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在上文中谈到了政府部门重视明显加强与这里所谈的观点没有矛盾,首先,在具体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因为所负责的领导对体育的爱好程度决定了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就笔者从走访的社区体育组织中了解到,领导并没有完全地重视社区体育发展,走过场的现象较为严重,有些社区体育组织领导为了获得国家在资金上的支持,甚至弄虚作假。其次,领导的权力因素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力值得关注。

   (4)各自为阵的现象依然明显。社区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同与之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因为种种原因流于形式。在与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的联系中,由于利益冲突导致双方合作艰难,各自为阵,不易形成有机的发展网络,阻碍了其协调发展。

   (5)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人群出现两极分化。我国参与锻炼最多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和60―70岁之间的人群,而30―60岁的人群锻炼少,两极分化严重。主要原因是由于30―60岁的人群中,他们因为事业和家庭的重担导致压力增大,迫使他们在余暇时间去从事与此有关的事情,而减少运动锻炼。

   (6)场地设施落后于人们的体育消费欲望。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的社区体育场地器材还比较落后,具有完善的体育设施的社区体育组织太少,落后和破旧的运动设施已经不能适应大众的锻炼需求,与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

   三、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速制度建设。通过对社区体育的各种制度的制定和验证,规范社区体育的有序发展,并建立社区体育发展的档案,对进一步研究我国的社区体育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加速体育消费市场培育,增强社区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体育消费行为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人们通过消费自身的体力获得愉悦的体验,这种消费形式与一般的经济消费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不断提高的经济水平刺激人们对体育的消费也相应提高,像网球、保龄球、羽毛球等高消费的项目逐渐成为热门运动项目。因此,在社区体育中增加一些有偿项目建设,来满足体育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加收入,实现社区体育的造血功能。

   3.实行基地化构建。社区体育与周围的企业、学校和事业单位之间建立全面合作,把自己建设成为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体育活动基地、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实现资源整合。

   4.利用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进行青少年的运动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文仁,刘英杰.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体育整合问题.体育科学研究,2003,(4).

   [2]王凯珍,任海.中国社会转型与城市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变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

【篇2】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

  (一)社区的概念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社区体育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社区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在对是不是社区进行认定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以一定生产和社会关系为基础,人群数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二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并有相互活动关系的人群及一定的地域。三是人们有较为一致的行为规范较和完备的体育活动设施。四是社区成员对社区有认同感。

  (二)社区体育的定义

  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

  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一)自发形成阶段(1986-1995)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天津、上海、沈阳、武汉等大城市出现以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街道联合体协,打破行业隶属关系,组织辖区单位居民就近、就便开展体育活动。我国最先提出;社区体育;这个名的是天津市河东区二里桥街(1990)。1989年民政部提出了一个;社区服务;的概念,启发我国将社区体育作为社区服务的内容,从那时起就将社区体育提了出来。1991年,原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全国部分社区体育工作研讨会。

  (二)政府宣传阶段(1995-1997)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1995年8月29日,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提出:;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开展社区体育;,从法规上对社区体育工作给予了正式说明。1996年11月,国家体委在湖北召开第一次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会上对社区体育的概念、发展方向、现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定位。1997年4月,原国家体委、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对社区体育的概念、社区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组织管理与体制、场地设施的建设与利用等作了明确说明。

  (三)加速发展阶段(1997-2008)

  1997年11月,原国家体委颁发《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试行)》。1998年2月,原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工作的通知》。随后,我国各省(区、市)均制定本地区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并开展了省、市、区级的评定工作。2000年12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城市社区和乡镇建有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强调了社区体育在城市体育、群众体育中的重要地位。2003年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的通知》。2004-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启动了;社区体育俱乐部;试点工作。2005年9月9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使得社区体育设施用地开始有章可循。2006年7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群众体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在群体组织建设上也加大了力度,重点投入资助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2009年,总局命名表彰了第6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修订完善了《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和标准》与《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标准和办法》并在2010年实施。2010年,总局大力完善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体系,开展第4批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通过组织举办;社区体育优秀健身项目展演活动;,推进;体育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举办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培训班,提升社区体育服务的功能和水平。2011年,总局开展第7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选和第4批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创建工作,举办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培训班,各地以创建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工作为引导,推动各级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俱乐部良好的管理、运作模式。2012年,总局与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命名资助办法》,并据此开展第4批国家级俱乐部的命名工作;举办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干部培训班暨工作会;举办第4届全国体育进社区志愿服务优秀健身项目展演活动。

  社区体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首先,社区体育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社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是居民在工作和学习之余,自愿、自发进行身体锻炼,对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社区体育活动是以氛围轻松、人际关系平等、感情融洽等为特点,通过身体的运动、姿态的语言、行为的魅力、语言的情感等最直接的交流途径进行沟通,既促进友谊增强团结,又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增强社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整个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社区体育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社区体育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组织功能和人民居住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社区体育服务、社区体育文化、社区体育活动都能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社区体育活动有利于铲除陋习,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净化社会环境,提高文明程度。

  最后,社区体育服务有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仍相对单调贫乏,特别是对文化体育的需求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建设公共体育服务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健全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和管理,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群体均等享受文化体育服务,才能满足更多城镇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以实现社区内居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篇3】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

  摘要:我国的社区体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社区体育的概念和组织形式入手,阐述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社区体育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社区体育现状对策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由社区居民自发、自主进行的,活动方式简便、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对居民的文化生活、生活质量、邻里感情等,有较好的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同时对于社区的繁荣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社区体育组织形式与活动状况

   我国社区体育主要有两大组织形式,一、以政府行政部门或企业事业单位为依托,组织程度较高的组织形式;二、群众自发组织,组织程度松散。在治理者和指导者上,治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指导者以义务为主,有偿为辅,多为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占74%。

   社区体育的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日常性活动;二经常性体育竞赛。日常性体育活动以小规模的晨练和晚练为主。体育竞赛主要安排在节假日或按季节举行。日常性体育活动的主要活动有:健身操、太极类、气功类、舞蹈类、球类、剑类、毯类、武术类、慢跑。而体育竞赛的活动内容取决于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场地器材,且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

   2.我国社区体育现状

   2.1治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虽然在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街道社区体协,但现有的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责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有关体育方面的职责,街道办事处抓体育工作没有充足的法规依据,社区体育处于可抓可不抓的地位,因而社区体育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问题也难以解决。街道社区体协属于基层治理型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由下位的活动性组织承担,目前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比较简单,各种社区组织还未形成网络化的社区体育组织治理体系。

   2.2指导者专业素质不高、队伍薄弱

   15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抽样调查结果表明,76个街道社区体协中专职治理者仅占19.6%,755%治理者由身兼数职的治理人员兼任,还有9%的治理者聘请离退休人员担任。由于兼职的治理人员占了大部分,工作复杂,很难全身心投入到社区体育工作中,据调查,社区体育的治理者、指导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的不足30%,从而使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2.3资源短缺

   发展社区体育的资源紧缺据调查,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资金短缺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例如:北京市8个城近郊区65%的街道办事处没有体育场地设施,其余35%的街道办事处也只有乒乓球室、棋牌室、门球场等小型场地;上海市人均只有0.1%的体育场地,城区的街道社区根本没有场地。山东省济南市对14个居民小区进行抽样调查,只有3个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宁夏市今年新建的10个居民小区,仅一个小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天津市、杭州市、宁波市、苏州市、南京市在调查时都反映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缺乏。造成这种状况既有社区发展滞后、历史欠账太多,又有城市规划不配套,规划不落实的原因。

   2.4各地区、各群体发展不平衡

   全国20个省市有的已经成立街道社区体育组织、街道办事处的比例达100%,有的则为19.9%。对社区体育参与者来说,中年人多青年人少。

   3.对策

   3.1加大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体育需求在不断的增长,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从而也为体育资金的筹集提供了灵活的渠道,因此需要大力的发展体育产业。

   3.2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建设城市社区体育普遍存在场地设施缺乏的问题,对于无力进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社区,一定要留出适当的空地,对尚无体育设施的已建小区,国家应予以政策的优惠。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以弥补体育设施紧缺的问题。

   3.3加强社区体育治理人员和指导人员的培训。这些人员是社区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懂体育、会组织、能治理的体育人才极为缺乏,对社区体育的发展起了妨碍的作用。应该加强与体育院校联系、设置社区体育的培训班进行培训。同时也让体育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来到社区当中进行学习和交流。

   3.4加大社区体育的宣传。社区体育治理人员应大力宣传社区体育的意义,并且通过开展各种各样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吸引居民,营造体育气氛,让居民在社区体育中得到体育需求的满足,从而增强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促进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

   3.5加强对社区体育的科学研究。社区体育科研是社区体育的指明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社区意识淡薄,对社区体育的内涵熟悉不清,这有可能造成社区体育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这就显得社区体育科研十分必要和迫切。

   3.6建立街道社区体育;社区化;治理模式。尽可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各方的积极性,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任海,王凯珍,王渡.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教学,1997(5).

   [2]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0,(1):4~7.

   [3]宗湖.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5.

   [4]傅兰英.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4):16–18.

   [5]王凯珍.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gxxing.cn/shiyongwen/141700/

社区体育治理 社区体育的内容和现状
  • 相关内容
  • 02-01 2021年度城投公司党委书记述责述廉情况报告【六篇】

    党组书记是中国共产党党组的主要负责人。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九章的规定,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领导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可以设立党组。

  • 02-01 2021年第三季度思想汇报百味书屋【三篇】

    入党积极分子主要是指正式向党组织申请入党的人,,经党组共青团成员、团组织成员推荐,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大会研究确定为计划培训发展对象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

  • 02-01 党建工作创新亮点【七篇】

    党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党的工作概念,也是一个党务概念。是指党为保持自身性质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完善活动,不仅包括党务工作,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

  • 02-01 卫生院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范文(精选7篇)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为教育党员和积极分子而组织的一门课。各级党组织定期通过党课向党员和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性党纪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以下是为大家整

  • 02-01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十篇

    《看完》是一篇在观看电影、剧集或参观展览后写下具体感受和启示的文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的文章10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走进毛泽东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gxxing.cn 果香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果香文学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