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范文(通用14篇)

  • 发布时间:2023-03-02   浏览: 次   来源:论文   手机版

【www.gxxing.cn--论文】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范文(通用1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试谈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的应用

  引言

  肢体语言主要是指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起到表情达意效果的无声语言。在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格外重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育工具。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一些形象化的体态语言,采用比较幽默的艺术形式,通过各个肢体部位表达情绪和情感,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幼儿比较善于察言观色,对于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进行思考。教师通过一个动作,能够使幼儿产生信任和依赖,更加相信教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态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如果教师单纯地使用文字语言进行教学,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与幼儿沟通存在障碍的问题。通过应用肢体语言,能够使幼儿更容易地理解教师传递的信息,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幼儿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能够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一些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表演,通过模仿小动物,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

  幼儿还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运用肢体语言教学能够使孩子把声音和肢体语言有效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孩子吸收。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幼儿更好地记忆所学习的知识,有效保证教学效果。运用这样的形式会使幼儿学习压力减小,强化记忆,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展活动,有效降低遗忘率。

  例如在进行;老鹰抓小鸡;游戏的时候,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让幼儿按照游戏规则参与游戏,基本只需要讲过一次就能够保证教学效果。幼儿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记忆游戏知识,有效保证了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提高幼儿注意力,增强幼儿理解能力。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比较差,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采用有趣的教学语言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能够有效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合并起来,使幼儿更加有效地理解活动目标与内容。

  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进行展示,一边讲解故事,一边掺入肢体语言。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能够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如何有效促进幼儿肢体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效率

  (一)在幼儿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肢体语言。

  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所以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激发幼儿的肢体语言。这就需要幼儿园举办的活动应该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幼儿的个性发展相适合,使幼儿在幼儿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猫抓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猫和老鼠,然后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演,使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教师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有效的引导。

  教师应该学会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使幼儿喜欢上肢体语言,有强烈的模仿欲望,从而有效发展幼儿的肢体语言理解能力。例如学习《两只小鸟》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听音乐的同时做出一些肢体语言的动作。让幼儿有一种自己飞翔起来的感觉,这样能够使其歌唱起来的时候更加有趣。在无形中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促进幼儿肢体语言能力的深入发展。

  (三)关注幼儿个性发展,注重幼儿肢体表现。

  发展幼儿的肢体语言,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成长环境,关注个性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观察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肢体表现,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一些喜闻乐见事物开展活动,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引导下,能够使学生愿意利用肢体语言效仿,有效保证学生的肢体语言表现力,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四)开展成功教学,增加幼儿肢体语言成功体验。

  要想提高肢体语言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使幼儿能够体会到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成功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成功情感体验,有效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例如教师可以让两个幼儿一组进行表演动作,猜动物的游戏。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幼儿表达正确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结语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于肢体语言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幼儿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师应该努力读懂幼儿,尊重幼儿,深入到幼儿的精神世界中,找到有效培养幼儿综合发展的途径,使幼儿的主体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推进素质教育。

【篇2】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应用游戏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学前教育中都积极使用到游戏,为了使学前教育能够更有效的使用到富有活力、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游戏,本文重点分析了游戏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游戏;学前教育;重要性;应用策略

  在学前教育中,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天性,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学前教育效果才更加有效,由此可见,合理在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也具有较高的难度。

  1游戏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助于了解学生游戏兴趣

  在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时,可以更有效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一方面了解学生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引入更多其感兴趣的内容,促使学生在该方面得到更快速的成长。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兴趣能够选择更适合学生进行的游戏,促使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收获更多知识,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1]。

  1.2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

  虽然与单纯的讲授知识不同,游戏中所包含的知识有限,但是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时,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游戏表面中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深入游戏活动环节的过程中更有效的了解到游戏内部知识与表面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2]。基于对学生思维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思维是决定学生后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更有助于学生快速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效果。

  1.3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如果在教学中单纯为学生讲授知识,不仅会造成学生的反感,更会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较大的恐惧。然而,当在教学中引入适合的游戏时,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学习中所能够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参与集体活动的好处,因此,学生可以更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前学生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后期发展中具有更强的团队意识。由此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引入游戏是十分有必要的。

  2游戏在学前教育的应用策略

  鉴于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将游戏合理的融合到教学中,全面的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下面针对于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2.1结合不同学生兴趣,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

  要想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更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引入游戏前就要详细分析学生的兴趣,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主体上更直接的了解到学生兴趣。除此以外,学前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接触,更全面的了解到学生兴趣,并在结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游戏开展的有效性。例如,当学前班级中既有对画画唱歌感兴趣的学生,又有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学生时,学前教育教师就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兴趣相同的学生在一组,并为每一小组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2.2合理设计游戏方案,有组织的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方案决定游戏最终的使用效果,基于此,笔者建议学前教育教师在引入游戏前除了需要全面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还需要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游戏方案。此外,教师在设计游戏开展方案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能突发的情况,并做好提前预防工作。除此以外,游戏设计方案中还需要详细包括到游戏开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需要面面俱到考虑到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使游戏可以更有组织性的开展起来[3]。

  2.3不断创新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时不仅需要使游戏起到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积极性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使游戏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4]。基于此,学前教育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兴趣不断创新游戏内容,使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游戏产生的变化,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意义,有效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为学生引入老鹰抓小鸡活动时,教师可以积极创新该游戏内容,将老鹰与小鸡各分成一队,但是在分队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老鹰人数小于小鸡人数,只有当老鹰抓住所有的小鸡时,该游戏才可以判定最终老鹰获胜,反之则为小鸡获胜。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合理使用游戏,有助于促使教师更全面了解到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集体的积极性。基于此,笔者建议在日后开展学前教育时,学生教师首先需要详细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为其引入更适合的游戏,并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希望结合本文的分析,学前教育教师都可以使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科学的应用游戏开展教学工作,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篇3】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幼儿教育过程中观察学习理论的应用
  摘要: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很多社会行为方式是通过对现实的或具有象征性或者榜样性的行为对象进行模仿观察,从而对其进行某种模仿而得以获得的,班杜拉称之为模仿观察学习,班杜拉将儿童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强化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动机过程,每一个过程分别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通过对这些丰富教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我们真正了解到了在观察学习中,教育榜样发挥示范作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观察学习;幼儿教育;榜样示范;应用
  学习的经验方式虽然有多种,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获取直接经验的方式来学习,也同样能够以获取各种间接经验的方式进行不断学习。根据心理条件相互作用力的理论,学习成果是在一定个体的行为表现力的基础上,经由受到奖励或者受惩罚等外在因素控制而直接产生的,即个体学习成果是通过直接吸取经验而得以获取的。人们通常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语言、行为及其行为的直接后果间接地产生语言学习,幼儿也不例外。班杜拉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让儿童对现实的,或者是象征性的,或者榜样性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从而通过进行各种模仿而最终获得某一行为,班杜拉称这种视觉学习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可以称为替代性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主义学习过程理论的一个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察学习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尤其是幼儿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幼儿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观察学习的相关研究
  在1898年,桑代克曾以利用猫和狗作为一个被试,来考察一只猫是否可以通过观察另一只猫的某种行为而迅速获得这一类的行为,但结果事实是,无论我们观察了猫多长时间,猫都不太有可能在一次观察中学到什么,随后,桑代克用其他野生动物体例如鸡、狗等等作为被试对象进行观察试验,结果都与一只猫的观察实验相似。甚至以一向被人们认为在种系发生上与人类最为相近的非洲猿猴群作为研究对象,也没有明显发现猿猴身上有进行观察学习的特殊现象。于是,桑代克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我们应放弃用模仿对(动物)任何智慧行为的获得过程进行主观解释的企图;。但是一直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哥伦比亚大学的卡尔•沃登教授和他的几位同事对猿猴语言进行了一系列严格控制的语言实验科学研究,结果清楚地显示,猿猴确实完全可以通过观察而迅速获得语言学习。同时,在40年代初,米勒和多拉德一起提出了各种模仿学习理论,但这一模仿理论的确立实质上就是对各种观察学习行为现象的一种否定,他们对各种模仿学习行为的基本解释观点是:观察者的各种模仿学习行为所可能导致的各种奖赏才是其形成模仿学习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一理论后来仍然受到了当时包括班杜拉在内的一些人的猛烈批评和严厉攻击,到60年代前后,一些思想比较开明的儿童心理学家已经开始从这一理论的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种社会化发展过程。1965年,班杜拉做了一个实验,班杜拉来到幼儿园,他让幼儿观看了一个短片,短片的内容是一个成年人攻击一个塑料充气娃娃,成年人在攻击充气娃娃的过程中还大声地喊道:;打你的鼻子,把你打到在地上;。这个短片有三个版本,三个版本的内容相同,但是三个短片的故事结局却不一样。第一个版本中,成年人在攻击了其他人后,得到了奖赏,奖赏的内容是一杯饮料和各种糖果。第二个版本中,成年人在攻击了他人后受到了责骂和惩罚。第三个版本中,成年人在攻击了他人后没有被奖赏,也没有被惩罚。班杜拉将幼儿分成了三个小组,三个小组分别观看一个版本,观看之后,让三组幼儿来到一个房间,房间的设置与短片中的场景很相似,房间里面还放置了一个充气娃娃,同时也放置了一些玩具和书籍。实验结果显示,观看第一和第三版本短片的这两组的幼儿全部模仿了短片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但是观看第二个版本的幼儿没有表现出,也没有模仿攻击性行为。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告诉幼儿,如果能够模仿短片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于是,这三个小组中所有的幼儿都做出了攻击他人的行为。这表明,幼儿能够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进行学习,而学习的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又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制约。
  二、观察学习理论概述
  班杜拉提出,大部分人的社会性行为都有可能是通过观察其他人、模仿他人而逐渐学会的。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活动情境中,榜样对主体观察者的这种示范行为影响主要通过针对榜样及其行为表现的客观信息揭示价值而得以实现的。这一动作过程是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动机过程组合形成的。
  (一)注意过程注意过程一般是指一个观察者将其心理知觉资源如认知感觉心理通道、知觉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加工等因素贯注于一个示范者或事件的一个过程,因此注意是一个直接影响其他观察者从而使其产生注意观察学习的重要入口。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不是简单地想要让模仿观察者只看到被模仿观察者的某种行为就可以了,而必须通过使得被观察者的基本知觉指向焦点集中于他们想要进行模仿的某种行为。其中示范教育活动的主体特征、观察者的主体特征、榜样的主体特征、社会组织结构中的因素等特征都会直接影响注意。
  (二)保持过程保持过程通常是指观察者将活动中所获得的某些示范行为的信息以某种新的方式继续储存于观察记忆之中,并以备后用的一个过程。这种表示方式其实就是使用符号作为表征的一种方式。观察学习主要目的是把一个示范者的经验转换成各种表象或者是言语中的符号等并保持在你的记忆中,这些留在记忆中的代码在以后就一定能正确指导你的操作。
  (三)动作再现动作再现实质上来说就是一个观察者对外示范注意行为的表现过程,要把行为观察当中学到的很多东西及时付诸行动,在提高行为知识水平上必然存在很多障碍。(四)动机过程动机过程是指主体观察者在特定的客观情境下或条件下由于某种主观诱因的动机作用而主动表现出或示范主观行为的一种过程。动机过程通常是从主观动机这个方面来说明观察者是否会对示范者的行为加以实际操作。这主要取决于示范者的行为对一个观察者具有哪些价值,即通过示范某一行为能否为他带来具有奖赏性质的结果。
  三、观察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观察学习理论作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给我们展示了观察学习这一种基本的学习形式,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观察学习的现象,其实我们人类随时都可以进行观察学习,包括我们人类个体的很多方面,比如情感、态度等都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所以说观察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班杜拉着重强调了在观察学习中教育榜样发挥示范作用对少年儿童的自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观察强化在教育榜样发挥示范作用过程中却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班杜拉提出我们要不断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榜样,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利用榜样效应从而进行观察学习。甚至是电影电视、书籍作品中的人物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些对孩子的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注重榜样示范班杜拉的社会主义学习模式理论明确提出,教育榜样不仅具有一种替代强化剂的作用,榜样作为示范在我国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形成与教育发展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都应该知道,父母是我们幼儿的第一任道德老师,父母的道德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我们孩子,所以好的父母品德应该在我们孩子的道德教育上起到一个榜样性的作用,以身作则,给我们孩子成长创设一个优良的道德家庭环境。
  (二)榜样教育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我们首先应该清楚知道,之所以要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榜样的教育,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少年儿童将对社会榜样的基本认识与自我理解加以转化运用到他们日常生活中去。因此,榜样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一种认知功能性教育,不是仅仅以教育提高学生认识能力作为教育目的,而是一种要求学生认知与社会行为有机结合的一种知行统一的文化教育。否则的话,只对儿童进行榜样的基本认知技能教育,而如果没有社会实践,也许儿童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可能会对之前的儿童榜样知识失去印象,所以说儿童榜样知识教育不仅仅应该成为一种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多地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实践教育。
  (三)合理利用强化在观察学习的情境中,榜样式的执行这种示范性的行为必然也会导致一定的结果,不管这一定的结果究竟是具有奖赏性还是具有惩罚性的。从观察学习过程及其决定因素来看,示范行为结果的特征越显著,就越容易引起观察者的注意,并因而促进着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程度。但是幼儿在榜样教育学习中,不会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榜样的行为,需要有一些强化剂作用于他,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将榜样行为进行教育践行。
  四、结语
  总之,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之于我们的教育以及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观察学习理论呼吁重视环境意识教育,我们更需要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充分利用好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让其能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服务,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车文博,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黄永娴.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幼师教学法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研究,2010(6).
  [3]林碧英.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榜样教育[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校报,1992(2).
  [4]黄吴静,韩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理论及其在榜样教育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2008(11).
  [5]黄先梅.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实践与探索,1996(6).
  [6]黄永娴.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幼师教学法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研究,2010(6).

【篇4】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摘要:幼儿游戏离不开教育情境的创设,要使教育情境充满游戏的魅力,必须营造健康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更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方式,丰富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优化教育情境。

  关键词:创设;游戏;魅力;教育;情境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幼儿游戏氛围

  1.教师要热爱和信任幼儿

  只有对幼儿充满爱心,教师才能用心去关注每个幼儿的喜怒哀乐,了解每个幼儿的需要,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把钻研、改进幼儿教育活动作为自己的乐趣。教师的信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动力,能激发幼儿的活力,使他们振奋精神和充满信心去克服困难,追求自身的进步。只有在充满爱和信任的氛围内,幼儿才可能有安全感、有愉悦的心境,能够无忧无虑地投入到游戏等活动中去,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获得自我展现和发展。教师应当满怀对幼儿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建立起对幼儿的信任,努力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调动幼儿的发展潜力,使幼儿在爱和信任的浇灌中进步。

  2.幼儿教育过程富有感染力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过程,使教育活动充满魅力,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幼儿忘我地沉浸其中,获得主动的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与疑问,迫切地想要了解和探究周围的世界。教师必须重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各种疑问的思考与研究,使幼儿在熟悉可感的、有趣的活动中开启心智、增长智慧。教师应有意识地按活动主题创设富有美感的教育情境,用美的环境、语言、旋律、情感,把幼儿带入美的氛围当中,使教育过程成为美的享受,并使幼儿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参与活动,获得进步。同时,教师要重视幼儿情感的调动。幼儿的思维较为感性,他们情绪性强、容易受到感染,积极的情感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幼儿良好态度习惯的养成。

  二、提供良好游戏条件,丰富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对幼儿园教育而言不可缺少,只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把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去,才能使幼儿教育充满游戏的魅力。游戏的环境会对幼儿的游戏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幼儿游戏的数量、主题、内容、方式等与环境的安排组织密切相关。良好的游戏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意愿,而且有助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与合作,提高游戏质量,促进游戏的进行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把握环境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合理地安排游戏时间、场地、游戏材料,丰富和促进幼儿的游戏活动。

  三、改进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优化教学情境

  1.改进游戏活动的组织

  游戏不仅指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更蕴含着反映游戏内在本质的精神性内涵。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幼儿园中的游戏不可避免地具有教育的意味,当幼儿游戏被纳入教育的视野,进入到幼儿园中,便不再是纯粹自然的活动,而被印上了教育的痕迹。即使教师对其的游戏不加干预,而游戏若发生在幼儿园就具有了教育意义。游戏的自然性与教育性并不是截然对立,它们有可能并且有必要融合统一于幼儿游戏中。幼儿不仅有玩耍的需要,还有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需求,其在游戏中的满足感源于他们自我发展的实现。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自然性与教育性的关系,既保证游戏的自由愉悦性,又使游戏充分发挥教育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主快乐的发展。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教师必须支持、引导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质量,他们的重视和参与会让幼儿感到自己进行的游戏活动是有价值的、被认可的,就会更加认真、自信、专注地投入游戏。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幼儿的游戏施加干预,而要仔细考虑、谨慎而为,对干预行为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组织游戏的过程应当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个观察、决策和反思的过程,需要在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明确组织指导的目的、时机和方式方法,通过一定的策略扩展和丰富幼儿的意义建构,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

  2.优化教育情境,把游戏渗透到教育活动当中

  幼儿教育活动是由教师设计发起的、以促进幼儿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幼儿的自主游戏。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教育意图主要通过间接方式,而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师要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由于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中的主动参与、愉悦体验对幼儿学习和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教育活动把游戏引入其中,能提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把游戏渗透到教学情境中,使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身的要求,使教育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主动自觉投入其中的富有意义的活动,实现教学需要与幼儿个体需要的和谐统一。

  四、结束语

  幼儿的成长是在具体的环境进行的,幼儿的行为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游戏离不开教育情境的创设,要使教育情境充满游戏的魅力,不仅需要营造健康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还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方式。

  作者:马英单位:黑龙江七台河市教育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张燕,邢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邵小佩.幼儿园情境教学模式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01).

【篇5】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试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幼儿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了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卫星通讯技术、音像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因而,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幼儿阶段是素质教育的起步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普通教育理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1]。把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使幼儿教育与时俱进,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传播快、内容丰富、实效性强等特点,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形成清晰直观性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幼儿喜欢新奇,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增强幼儿情感体验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固化的教育方式,不仅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化特征,久而久之,还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快乐的氛围中,增强情感体验。

  例如,在语文知识内容学习的课堂上,尤其是在语言学习模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在课前准备好视频教学课件,并以图标的形式在电脑桌面上展示,大班的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与爱好来选择自己想要进行语言练习的内容,进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对话练习。又如,在舞蹈表演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媒体视频,向幼儿展示出风格各异的儿歌、舞蹈。在《化蝶》舞蹈的学习中,教师利用教学课件把角色与音乐进行有机融合,使幼儿对蝴蝶飞舞的情景有直观形象的感知,从而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而且舞蹈动作十分形象。

  2.游戏教学,加深理解

  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实现快乐教学的基本途径,同时对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4]。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幼儿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全身心投入,不分主客体,和其他小朋友之间尽情交流与沟通。在充分的互动中,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首先播放相关视频,通过动态化的视频,使幼儿对故事中小蝌蚪与鹅妈妈、乌龟妈妈及鱼妈妈之间的对话内容有所了解,之后将幼儿进行随机分组,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幼儿开展《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同时,教师要可以播放相关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游戏氛围。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对话内容。另外,由于幼儿在这个阶段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生活化角色模仿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一同进行联合教学,家长利用数码相机把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把这些视频播放,引导幼儿对这些生活角色进行扮演,不仅能够缩短教师的讲解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还由于幼儿对生活中的这些事物及交际比较熟悉,因而,理解和模仿起来比较容易。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引导幼儿积极发现问题,使幼儿的得到发展。同时由于幼儿会对一些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此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相关的影像资料,对问题进行解答。比如,对于一些中班的幼儿,他们对坐公交车要不要买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对此,可以播放乘车要买票的视频资料,当幼儿看到上车要主动买票或者出示月票的镜头后,就会懂得上车要主动买票的道理。

  3.播放视频,提高幼儿自律能力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律能力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幼儿教师可以认真分析幼儿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视频动画,加强对幼儿的正确引导,提高自律能力。

  比如,幼儿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猴子过桥》的视频动画,动画片主要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只有一座独木桥,每次只能通过一只猴子,但是小猴们你争我抢,都想第一个过桥,结果在互相挤推中,有的小猴被挤到了河里,有的被挤伤了,此时老猴王说道:;如果你们再这样争抢下去,谁都过不了河,就让我们排队吧!;在猴王的指挥下,小猴们顺利地过了河,并且吃到了美味的桃子。教师通过播放类似的动画视频,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观赏兴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文明礼让的道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总之,由于教育技术优势颇多,彰显了时代特色,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一环,因而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的研究,采用科学化措施,丰富幼儿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增强课堂实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实现幼儿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篇6】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摘要: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精神,在游戏中孩子是快乐的、游戏有利于美的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可以在游戏的构思中进行美的创造。近年来,我园开展了本土民间美术融入游戏化课程的研究,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自主从本地民间美术中选题,自主挖掘资源,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呈现作品。通过一系列活动,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本土;民间美术;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7-019-2

  我园在开展《本土民间美术融入游戏化课程的研究》中,积极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幼儿参与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提高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一、;你知道蓝印花布吗;:我们的选题诞生记

  木渎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每当春秋季节来临,古镇热闹非凡,周末幼儿会在父母的带领下游览古镇,领略古镇的美好风光。古镇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各种手工艺品都深深的吸引着他们。每当幼儿周一回到园内,都会带一些木渎特产和同伴们分享,课间还会聚在一起边吃边聊;木渎街上的东西真多,我看到了好多扇子上画的画,真漂亮。;;我看见一家店里都是蓝色布做的包、衣服和裙子,花纹好漂亮好特别,老板说这叫蓝衣花布,是我们木渎的特色。;;什么是蓝印花布啊?;;我看到一个老爷爷店里都是用竹子编的东西。;……,孩个个神采飞扬,对这些民间特产充满了好奇。

  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对泥塑、印染、编织、扇画等几类物品特别感兴趣,但知识面微乎其微,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我园初步把课题的具体内容设置在此。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开展我园课题,我园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搜索,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研究深度和宽度,从而来研讨、确立我园选题的侧重点。我们选择的主题既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又通过把这些慢慢被人遗忘、慢慢淡出社会舞台的木渎文化引入幼儿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到木渎民间美术魅力的同时提升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我能在扇子上画画吗;:我们的方案出炉记

  幼儿在课间一边欣赏着带来的成品,一边聊着:;扇子上的画画好漂亮哦,我也好想来画一画;;那个小泥人好可爱哦,我们能用橡皮泥来捏一捏吗;;那个老爷爷编的篮子真好看,如果我也会编那就好了;……幼儿之间的谈话已不是单一的喜欢,他们想自己动手操作尝试,也想制作出漂亮的作品。

  为了顺应、满足幼儿的急需,我园子课题组通过上网收集和阅览书本的方式大量收集了古鎮文化史,并根据幼儿的兴趣,选取了编织、泥塑、扇画、印染作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根据三个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我们分别预设了三个适合年龄段的子课题,三个子课题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课题的实践研讨活动,分别预设了课题具体实施内容和方法,如通过集体教学活动、环境创设、游戏、日常生活等一日活动的方式融入课题内容,让幼儿在感知美的基础上表现和创造美。我们深知若要完善课题的开展,单凭一己之力有些微弱,我们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把家园配合和社会支持重点纳入预设方案中,通过家长开放日和家委会让家长了解我园的课题,重点了解开展这个课题的对幼儿的价值是什么,让家长重视配合我园的系列活动。在社会方面我们根据课题需要寻找资源,让老师和幼儿能够零距离的接触这些文化,让我园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古镇木渎文化、更有效、更灵动地来表现美、创造美。最终,这一系列方案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慢慢成形了。

  三、;我带的小泥人可以放在哪里呢;:我们的资源创生记

  1.自创课题环境

  幼儿在游览古镇时主动收集了一些艺术作品,如:蓝印花布的包、竹编的篮子、画有古典美女的团扇,他们带来后一起问我;我带的小泥人放在哪里好看呢;;我的蓝印花布放在哪里呢;……于是我反问幼儿;对呀,放在哪里呢,你们自己想想;。我运用反问的方式把问题抛给幼儿,给予幼儿自主创设环境的权力和机会,这是自由自主的真正体现,于是幼儿就根据班级和园内环境特点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通过讨论投票的方式选择了合理布局的方法,分别在园内大环境和班级环境中进行了巧妙的展示,创设一个充满课题气息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心的需求,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在这其中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因此这个过程幼儿是愉悦的。如:大班组在大环境走廊里运用kt板制作了扇形和长方形的底板,在这些背景中展示了有关编织和扇画方面的知识、幼儿带来的作品以及相关的民间艺人介绍。中班组的子课题是泥塑,幼儿带来了买的泥人、泥房子等,展示在走廊里,中班组老师们运用文字和图片制作了介绍泥塑的墙面。小班组的子课题是印染,老师们首先在班级中布置了运用辅助材料的背景,而后吧收集的印染作品巧妙的展示在其中,如印染的包、伞、衣服等,让幼儿对印染在视觉上有丰富的感知。

  2.实践预设内容

  当幼儿慢慢对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兴趣在慢慢升温中,各年级组根据预设的子课题内容和计划通过社会、日常谈话的形式让幼儿感知美,通过美术和区角活动的形式让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实践中检验预设内容的可行性。实施过程中老师密切关注幼儿的反馈,每次活动后老师们通过教研会议纷纷提出自己在活动中的困惑,根据实践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总、分析、解惑,验证预设的内容目标方法是否符合幼儿实际情况,一起研讨修改方案和策略,制定更适合幼儿能力水平的新方案。如:小班的印染其中一个内容是扎染,由于孩子不会扎,因此原有的方案就不能成立,经过研讨先进行滴染和印染,扎染准备在中班进行尝试;又如中班上学期的泥塑脸谱,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中班幼儿不能很好的来表现这一内容,可见幼儿的能力还没有到达这一层次,预设的内容难度过大;大班的扇画脸谱不合适在扇子上表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预设内容一定要经过实践验证才能正式推广,因此调整是必然的过程。

  3.资料归类成册

  在开展课题的同时,我园老师能够及时、详细的将资料归类,每个年级组建立了相关的文件夹,每位老师都按目录放入了相关资料,如:课题详细计划、课题课计划和教案、课题调查表、课题课反思和活动照片、会议记录、课题个案分析、课题文章、课题小结等,资料越来越完善,慢慢形成了一套系统框架,这是提升老师科研能力的必要过程,同时这也是检验我园课题开展成效的资料档案。

  四、;我做的小泥人可以放在哪里;:我们的作品呈现记

  在课题开始初,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布置了富有本土气息的环境,只要踏入园内大家就如同来到了我们古老的木渎,感受到古典的气息,幼儿为之欢呼雀跃,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布置的环境。那制作的作品可以放在哪里呢?幼儿问;老师,我们做的小泥人可以放在哪里呢?;;老师,我们印染的手帕放在哪里呢;;我想放在走廊里,我想放在……;我们把主动权继续交给幼儿,于是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园内、班级环境,鼓励幼儿一起商量最佳摆放之地和呈现方式,我们相信每个幼儿都是天然的设计师,相信每个幼儿都有这样的能力,因此我们大胆尝试这样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同时也会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给予一些参考,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于作品丰富,因此园内和班级可利用的角落幼儿都充分运用了,展示的方法巧妙生动,效果甚佳,同时幼儿还把作品运用到游戏中当做摆设或物品进行买卖,让作品得到充分的运用。

  幼儿在观察园内和班级后自主设计了布置图,通过研讨各自的设计后采用举手表决的方法确定了作品展示的方法和场所。如:编织的网袋、手链、渔网、扇画都巧妙展示在走廊内,当你步入长廊交相辉映所创设的环境让你忍不住停下欣赏片刻。园内大厅呈现的是泥塑亲子作品:小桥流水、鸳鸯戏水、亭台楼阁,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让你目不暇接,泥塑花瓶里插上了印染制作成的花朵,展现方式灵动巧妙,你会情不自禁为他们点赞。班级内印染制作的花朵布置在树枝上、制作成雨伞布置在走廊里、蝴蝶飞在活动室、花裙子展示在墙上等等,给班级点亮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总之,运用游戏的形式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始终是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也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更培养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美术的兴趣,也将为幼儿其他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7】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摘要: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要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是指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它是我国学制中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党和各级的关怀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长足进步。

  一、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造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养成的前期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养成。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表扬。因此,要培养幼儿是先有目的,努力实现目标,自觉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并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人们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便会提高。研究表明,3~12岁是年轻一代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然而,家长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纵容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有的甚至追在孩子后面跑着喂饭,生怕孩子饿着,或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胃口,一日三餐都是孩子喜欢吃的饭菜,这样只能造成营养失衡;合理、科学的搭配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保障。除此之外,家长应该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陪伴在孩子左右,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说起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不关注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能力是由感觉动作、听知觉和视知觉三大功能决定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从小培养;②从小事抓起;③不能有例外;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制定规范并合理运用强化机制;⑤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借用英国的一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养成好习惯,贵在行动。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三、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条件,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动力。责任心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

  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学校里,教师是幼儿的领路人,应做到真心与他们做朋友,善于倾听,启发他们热爱生活和社会,关爱家人和朋友,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谐的处世习惯,从而产生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的责任感。

  另一方而,锻炼承担责任的能力。每一种能力的锻炼都应该来自于实践,因此,给予幼儿适当的承担责任的机会。我们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作业,如分发玩具、收交作品、整理书桌等,或者通过游戏、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让孩子逐渐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一方面要享受别人对自己的养护、教育和帮助,另一方面负有许多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一个不尽社会责任的人是一个对人类无益的人,而一个不会做事、无能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欢迎的。要鼓励孩子从小融入集体,有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也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从而生出自豪感和责任心。

  四、在教学中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认识的偏差,使我们忽视了幼儿的非智力教育,妨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有健康的躯体,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

  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能够相互接纳、信任、尊重、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们建立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经过数学学习,感受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亲自操作。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得出的相关结论在幼儿的脑海里会留下深刻印象,然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补充和说明,知识便会扎实牢固地被幼儿接收。数学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和整理习惯,从而提高小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幼儿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民族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期待着幼教事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199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篇8】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人们便不仅仅只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十分重视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强调通过科学手段去塑造幼儿品格,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促使幼儿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便要全面落实品格教育,为营造优良的品格教育环境,通过多元手段与多方合作共同实施品格指导,不断提升幼儿的素质水平,让幼儿幸福、健康地长大。文章将从客观反思现阶段幼儿阶段品格教育的现状问题,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品格教育方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格教育;现状分析;改善策略

  一、前言

  在幼儿心理学中已经有研究证明,幼儿阶段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引导幼儿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我国也有着类似的俗语,如;三岁看八十;。如果可在幼儿阶段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人格意识,使其形成了规范的道德行为,那么则可使其在未来的成长、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素质,则会渐渐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民族、家庭有用的栋梁之材。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人格塑造期,切实渗透品格教育活动。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幼儿园所组织的品格教育活动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二、幼儿阶段品格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重视道德理论讲解,忽视道德习惯培养

  一直以来,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道德理论的讲解灌输,幼儿教师也会经常讲一些大道理,宣传真善美思想,但是却并不十分关注幼儿本身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指导。然而,幼儿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发育情况并不理想,他们很难通过单向的理论灌输去掌握这些道德理论的内涵,也因此无法通过品格教育活动去改善自己的行为表现,渐渐便使得品格教育流于形式。举例来说,;孔融让梨;是我国一个十分著名的传统故事,通过孔融让梨的行为告诉幼儿要懂得谦让、分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虽然会逗弄孩子,让孩子分享一些零食、玩具,但是在孩子做出分享决定之后便打趣地说不需要,还会夸赞孩子。这就无法让幼儿真正理解分享、谦让的本质,甚至有一些孩子认为送出去的东西会被还回来,渐渐便养成了不愿意分享、小气自私的坏习惯。

  (二)重视共性道德理念,忽视幼儿个体发展

  目前,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民素质的普遍上升,所以每个家庭会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幼儿园也因此可以招收大量生源,使得各个班级也有数十名幼儿。在组织品格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通常会按照统一的道德标准去观察幼儿行为,提醒幼儿,但是却没有精力去分析幼儿行为背后所蕴藏的原因,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这一现实问题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品格发展情况,甚至有可能会让幼儿产生抵触心理,开始故意违反道德准则,以此来宣泄个人不满情绪。

  (三)重视园内资源利用,忽视家园合作并行

  在国外,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透过果实看到树。这句话实则是指孩子的言行举止反映着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式、做事的习惯,我国也有;孩子是家长的翻版;类似的语言。实际上,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的直接引导十分重要,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行为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但是,幼儿教师却并不经常与家长共享品格教育计划,习惯性利用园本资源去组织品格教育活动,忽视了幼儿产生德育问题的根本原因,且家园无法形成统一的教育共识也会让幼儿变得矛盾,更难优化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阶段,品格引导活动并不理想,而这就难以让幼儿尽快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无法全面优化幼儿的素质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对症下药,根据这些现实问题来组织品格教育活动,以便切实改善幼儿的成长环境,为幼儿的长足发展做准备。文章将从组织德育类实践体验活动、秉承因材施教指导思想、丰富家园合作机会三个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应该如何有效推进品格教育活动。

  三、幼儿教育实施品格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组织德育类实践体验活动

  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幼儿的成长阅历普遍是比较单一、肤浅的,而这就意味着幼儿很难真正理解超出个人人生经历范围的品格理论,且幼儿本身就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实问题,难以通过理论听讲去改善自己的道德行为。对此,幼儿教师便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是要切实发展幼儿的品格意识,使其在真实生活中深刻理解道德规范的约束性作用,另一方面则是要保证幼儿可以不断丰富成长经验,确保幼儿可以健康成长起来。如此,则可进一步深化幼儿的品格印象,渐渐健全幼儿的人格,使其通过丰富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为了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使其能够懂得拒绝一些不合理请求,笔者设计了一轮模拟类综合实践活动,具體的活动规则为:笔者会提前安排一名其他班级的家长扮演一名陌生人,在幼儿园入园之前使用各种手段去诱惑幼儿,并为此准备了一个微型摄像头,记录幼儿的真实行为。为此,笔者还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告诉幼儿要懂得拒绝陌生人的不合理请求,且要拒绝一切有可能存在危险因素的诱惑,要懂得冷静理性,不可随意被诱惑。接着,笔者便顺利组织了德育实践活动,认真观察了幼儿的行为表现。例如,有的幼儿在家长的直接教育下十分重视自我保护,还表示如果是一些成年人让自己带路、带走自己,要立即呼救,而且要提醒对方寻找警察、其他成年人的帮助,所以一直都十分冷静,虽然中间有所动摇,却并没有妥协,顺利通过了实践考验。但是,也有一些幼儿并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在对方提出自己是家长好友,而且还佯装给家长打电话的时候,这些幼儿便轻易相信了对方。也有几个幼儿因为无法抗拒糖果、甜点的诱惑被对方带着走,毫无自我保护意识。对此,笔者就在活动结束后播放了一些监控视频,告诉幼儿他们这种缺乏自我保护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对方真的是坏人,那么则会与家人、好友永远分离。为了加深幼儿的印象,笔者还播放了一些关于拐卖幼儿、伤害幼儿的新闻资料,让幼儿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有几个孩子还害怕得哭了起来,感到十分后悔,也因此变得十分难过,表示自己一定会保护自己。

  (二)秉承因材施教指导思想

  因材施教思想最早是由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所提出的,他在古代办学时也十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强调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成才方式,师者应该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成长特点,由此组织正确的教育活动。这一点,在幼儿成长阶段的品格教育活动中也十分受用,是引导幼儿实现健康成长的基本思想。因此,幼儿教师要始终秉承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来组织品格教育活动,既要通过统一的品格教育去丰富幼儿的道德认识,也要客观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接受针对性的品格教育熏陶,使其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切实实现健康成长。

  在组织品格教育活动时,笔者主动分析了幼儿的个体发育需求,针对性地分析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客观因素。比如,在一次过家家游戏活动中,有一个幼儿并不愿意与同伴分享活动材料,甚至还直接出手推倒了对方。对此,笔者就及时与幼儿沟通,先是批评了幼儿推倒对方的行为,告诉幼儿要懂得关心同伴、爱护同伴,不应该制造矛盾。但是,这个孩子一直噘着嘴,神色也显得十分委屈,所以笔者就猜测是否有隐情。于是,笔者就耐心安慰幼儿,轻轻拍打幼儿的背部安抚对方,让幼儿的情绪快速平稳下来,接着便耐心询问幼儿为何单单对这个同伴抱有敌意。原来,在区域活动中,被推倒的孩子经常会拒绝这个孩子,从来不分享自己的物品,还经常抢其他孩子的玩具、零食,让其他幼儿十分受伤,所以这个幼儿开始拒绝分享。对此,笔者就认真询问了其他幼儿,确定了事情真相。于是,笔者就严肃批评了幼儿霸道蛮横、自私、不懂分享的错误行为,告诉幼儿分享与付出都是相互的,一味自私、蛮横不讲理的要求会让他渐渐被其他幼儿抗拒、反感,希望幼儿能够反省自己。

  (三)丰富家园合作机会

  家园合作是优化品格教育质量的基本方式,应该切实引导幼儿实现健康成长,也是全面优化幼儿成长环境,使得品格教育落到实处的基本策略。对此,幼儿教师便要及时组织家园合作活动,既要科学介入家庭教育指导,不断改善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理念,也要通过家长的科学监督、积极配合去落实品格教育计划,全面优化幼儿的德育认识情况,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做准备。如此,则可进一步改善幼儿的道德认识效果,更易于健全幼儿的品格意识。

  在品格教育活动中,笔者会尽量引导幼儿去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也会尽量与家长合作,共同推进品格教育活动,同时也会深入介入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比如,为了让幼儿学会负责、服务于他人,笔者会让幼儿在园内打扫卫生,整理活动材料,且为此组建了卫生小组,希望幼儿能够为集体、为他人、为自己负责。但是,要想真正改善幼儿的行为习惯,使其形成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还需引导幼儿在家中承担一定的家务工作,使其能够切实实现健康成长。因此,笔者就与幼儿家长合作,分享了责任教育计划,希望家长在家中懂得放手,让幼儿独立整理个人物品,且要让幼儿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以便切实优化幼儿的行为习惯,使其能够真正懂得幸福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创造。另外,笔者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家长会,汇总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认真聆听家长所遇到的教育困惑,通过丰富讨论确定可行的品格教育计划,通过家园活动共同落实,以便逐步健全幼儿的品格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全面实施品格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既要做到理实结合,也要关注幼儿个体需求,全面豐富家园合作活动,全方位地改善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渗透品格教育活动,组织综合实践,落实因材施教思想,科学介入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共同推进品格教育计划,从而真正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准备。

  参考文献:

  [1]赵宁.幼儿在生活中的品格教育与学习策略探讨[J].汉字文化,2018(22):149-150.

  [2]蒋亚娟.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大班幼儿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蒋亚娟.浅析家园共育视野下的幼儿品格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212-213.

  [4]王蕊华.学前儿童家庭品格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篇9】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摘要: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中,必须要强化专业素养培养,以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幼儿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则基于专业素养培养目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

  关键词:

  专业素养培养;学前教育;课程教学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不足

  1.1学生职业认同感低

  有调查研究显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上,一部分学生有着充分的学习热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目标并明确,这样的情况不光是在学前教育,基本上大学课堂都会存在。但是学前教育的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没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待困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选择绕过去,对学习困难感到畏惧;或者是注重幼儿教育中一部分,也就是艺术类型的专业课程感兴趣,忽视理论和实践课程。各种样式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对与幼师的职业素养认知不同。学校对与专业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定,导致老师和学生对自身专业职业发展前景没有清晰的方向,而且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知受社会影响较大。

  1.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但是在课程中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不高;课程设置对于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主,对于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这对于未来走向幼师的岗位上会有着不小的影响;基础问下课程和科学课程并没无进行深入的理解探讨,可能说对于幼师以后要面对的是小孩子,所以基础文化之并不重要,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素质的综合提升。而在就业市场中,多数幼儿园只重视儿童文化知识的学习及智力开发,不注重培养幼儿专业特长,分析其原因就是学前专业教育人才短缺,已有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差,声乐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达标,从而无法满足新时期学龄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出现为各地教育院校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此时,加快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3教学方式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单一,虽然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有些教师和科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没有先进有限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也就会大打折扣。学校的课程也和社会实践脱节,学生没有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也就会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接不到位[2]。

  2、基于专业素养培养目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

  2.1注重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幼师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需要传授引导,对于学习幼师教育专业时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在今后是想要成为怎样的教育工作者,并且为此要怎么去做。老师引导学生对今后教育工作道路的展望和规划,从而加强职业认同感。

  2.2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增加更多的课程种类多种类型的音乐教育,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学到的技能在实践工作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需要来是作为第一个改革创新的对象,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多多的组织活动来进行学习研究,激发老师的创新精神;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评估,将专业知识评估和幼师职业道德评估相结合,评价的主题多元化,不仅要有老师,还要有同学,以及学生自己各方面的评价。

  2.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提升上要加大改革力度,在教学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开放思想理念,拓展教学思维,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之中,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在考评方式上,将理论应用性考察方式融入职业教育中,在教学设计、模拟教学、说课等形式的考察形式上进行尝试探索,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对学前教育专业不同技能进行分项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老师最主要的培养机构,学前教育专业只有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操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幼儿教师,才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我国幼儿教师主要手段,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科教兴国;的需要。作为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育实践组织能力,积极向上的专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从而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军.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4):10~11.

  [2]姜风华.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活动组织能力培养的探索--以周口师范学院大四本科生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51~52.

【篇10】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浅析幼儿教育教学现状及发展
  一、目前的幼儿教学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学呆板化
  现行的幼儿教育带有应试教学特征,重视知识传授和教学讲解,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以硬性方式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容易导致思维的僵化,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幼儿潜能的开发。
  2.知识陈旧化
  知识和科学都是不断发展完善的,知识更新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幼儿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实时更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授先进的知识,使用先进的教材,才能培养先进的人才。
  3.教学枯燥化
  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初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注意力不易集中,喜欢观察、玩耍。在教学中采用静态教学法,要求幼儿掌握既成结论,强调了思维的模式化和规律性,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老师要运用动态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4.教学封闭化
  封闭化教学是指老师直接灌输结论,重视背诵和记忆,强调经验和模仿训练,缺少思考过程和思维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将学生思维禁锢在狭小空间内,被动接受知识,思维得不到训练。
  5.学生学习被动化
  幼儿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弱,局面容易失控。有些老师为了避免意外情况,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忽视学生的自我发现环节。主要由老师主导课堂,幼儿实践机会少,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或者按照老师要求全部照搬,缺乏思维过程。
  6.课堂不规范
  幼儿教学内容都是基础知识,简单易懂,一些老师便忽视教学的规范性,不重视课前准备和教材研究,课堂上自由散漫,思想发散,不能有效保障知识的科学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二、针对上述问题,具体有以下做法
  1.充分应用教材,研究科学教法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即使是幼儿教学,老师也应重视教材,充分掌握教材结构,熟悉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考察与研究,建立教材各章节的联系,提炼教材重点和精髓,将教材知识点烂熟于心。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就能充分利用教材,在进行教学时,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在知识讲解时,适宜插入引申知识点,扩展学生思维;抛出新颖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可以串讲已学知识,相互对比,相互参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记忆迁移;在知识回顾时,老师可以建立知识体系,梳理教学脉络,理清逻辑顺序,帮助幼儿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研究科学教法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知识高效地传输给学生,这就要求老师注意研究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状态,有针对性地制订一套符合幼儿特征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然后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辨识能力。
  2.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行为,幼儿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积极思考,自我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开放思维。
  3.因材施教
  每一个幼儿都是优秀的,需要的只是一个善于发现引导的老师。幼儿的性格各不相同,老师不能凭借个人喜好判定幼儿的优劣,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克服性格上的不足。例如,对于顽皮好动的幼儿,可以多带领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对于捣蛋的行为不能斥责,要慢慢引导,启发幼儿正确地创造、行动。
  4.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较大,易于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带动幼儿的情绪,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意见,开发自身潜力,促进思维发展。比如,在进行水果相关内容讲解时,老师可以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使用真实水果,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学生情绪高涨,全身心投入,对知识的接受效率高,理解记忆效果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把握教材的结构,根据幼儿的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能力,将丰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开发幼儿智力,刺激幼儿的创造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

【篇11】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摘要:学前时期是幼儿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寓教于乐,让幼儿快乐学习,因材施教,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还应开展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生活教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421;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1-0068-02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自理能力的提高,不仅能解放家长的双手,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但目前很多幼儿的自理能力非常弱,主要表现在:吃饭时不主动,等着喂;喝水时非常被动,需要督促;穿衣服、脱衣服基本不会;上厕所时不能够自理;穿鞋子普遍困难;午睡时不能够独立入睡,哭闹,不安,情绪难以平复。针对这些现状,本文探究了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关对策。

  一、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教师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的教师和保育人员为了节约时间,很多事情都自己完成,这非常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幼儿仅仅在教学中学习怎样做事情,没有真正实践和操作,是很难提高自理能力的。例如,在区角游戏中,部分教师为幼儿准备好物品,并引导幼儿按照计划开展游戏,在游戏后又帮助幼儿将物品归位。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2.没有给幼儿创造培养自理能力的机会

  除了在幼儿园,部分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不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包揽所有的家庭劳动和孩子的生活琐事。家长不重视幼儿生活自理,事事由自己包办,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有錯误的理解,使孩子认为起床、穿衣、喝水和吃饭等都有父母帮忙,自己只管听从安排就好。这样,幼儿不仅没有自理意识,也没有劳动的欲望,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这些事情都是父母和长辈的事情,养成依赖父母和教师的习惯,并形成错误的生活观。

  3.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

  有些家长一直责怪孩子衣服穿反了,纽扣扣错了,吃饭弄到地上了,物品也摆放得不好等。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语言的心理暗示,会对幼儿造成负面影响,使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家长的指责会让孩子失去对劳动的兴趣,从而不愿再做,或者否定自己。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主见,这不利于人格的塑造,也会使幼儿在未来生活中很难适应新环境。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幼儿家庭生活环境优越,家长对孩子过于呵护,甚至溺爱,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幼儿阶段是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和家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教师应以身作则,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家园共育,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1.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例如,一些小班幼儿吃饭自主性差,挑食。教师可以身作则,和幼儿们一起吃饭,耐心地教幼儿正确用餐,不挑食、不浪费。幼儿看教师坐得正、吃得香,也会一口一口地跟着吃。对于个别用餐能力差的幼儿,教师也不要过多苛责,而要耐心教导,从手把手到逐步放手。教师可通过讲述《悯农》等小故事,使幼儿明白应该爱惜粮食。教师也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鼓励幼儿独立进餐,巩固幼儿的在园学习成果,不能半途而废。

  2.寓教于乐,快乐学习

  玩耍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应该成为幼儿们快乐的乐园。教师可以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洗好小手的习惯,教师可和幼儿们一边唱儿歌一边玩手指游戏:洗洗手,洗洗手,挽起袖子洗洗手。幼儿们学得开心,效果明显,就会逐渐学会独立洗手。又如,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开展幼儿喜欢的青青草原主题角色游戏,如;喜羊羊之家;(快乐小厨房)、;懒羊羊之家;(娃娃家)和;美羊羊之家;(美发屋),并以;懒羊羊饿了;;帮美羊羊打扮;等任务形式,让幼儿动手给娃娃喂饭、洗脸、刷牙、梳头、穿衣服、整理房间等。通过这些游戏的开展,幼儿能够学习到生活自理的小技巧,如通过给娃娃穿衣服学会了自己穿衣服,通过给娃娃梳头学会了自己梳头,并将在游戏中总结出来的技巧应用到生活中。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愉悦、自由自在。教师应通过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因材施教,正视差异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年龄是不同的,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自理能力上表现不同。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对待每一个幼儿,看到每一个孩子的进步,并给予肯定。教师与同伴的认可,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例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和幼儿一起确立游戏规则,然后挂在游戏区域的入口。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拍摄照片和视频,记录幼儿活动的点滴,并在活动总结时给幼儿观看,对那些将游戏区域打扫得又干净又整洁、活动积极主动的幼儿提出表扬。这样,遵守游戏规则又打扫了游戏区域的幼儿就会受到鼓励,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重视,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理能力的方法,而那些做得不好的幼儿也会因为教师的表扬改进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因此,教师要把幼儿的点滴进步看在眼里,适时具体地给予幼儿肯定,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幼儿关注自身自理能力的提高。另外,在每学期末,教师都应对幼儿本学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明确幼儿下学期努力的方向。而家长应根据教师的专业评价,及时调整育儿方式和方法,和孩子一起努力,制订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4.家園共育,共促成长

  当前,很多幼儿的父母都是双职工,他们缺少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的在园情况也不了解,因此家园共育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可以和家长通过多种沟通方式加强联系,如微信、QQ、班级博客等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幼儿在园期间的表现,并教授家长一些教育方法,让家长回到家后能给孩子多一点包容和耐心,听孩子说说幼儿园里的故事,了解孩子学会了哪些本领。有效的家园沟通与合作,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除了加强联系外,幼儿园还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通过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树立生活自理的意识。例如,幼儿园可以举办亲子游戏比赛;喂饭小游戏;,让父母当孩子,幼儿则当父母,进行喂饭喂菜的比赛,吃得好又掉得少的小组获胜。这种亲子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也可以使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加深与父母的感情。因此,幼儿园应加强家园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之,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陪伴他一生的应该是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如果在年幼时能形成独立学习、生活自理的好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将会受益终身。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M].上海:上海新华书店,1948.

  [2]韩秀珍,田秀英.家园配合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7(09).

  [3]戴玉华.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32).

  [4]袁萍.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8(11).

  [5]蒋晓燕,张凤美.浅谈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9(01).

  [6]袁萍.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8(11).

【篇12】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全面身心并重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篇13】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育在幼儿阶段具有的作用和价值,重点分析了现在幼儿教育现实情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幼教工作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童年氛围。

  【关键词】幼教;素质;玩耍

  一、引言

  对于一个人正式的教育就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这是我们对一个人开始正规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底线等方面的教育,这是我们对一个人开始正式进行社会生存技能的培训。因此可以看出幼儿教育在教育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的家长也把孩子的起跑线人为的设定在这个地方。由于社会上;双独;的宝宝越来越多,一个孩子不仅是一对小两口的问题,更是幼儿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两个家庭的问题。幼儿的教育越来越成为现实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虐幼事件频发,大家关注幼师素质能力建设问题,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人们开始思考怎样对待孩子的教育内容优化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集中到了幼儿教育之中,对于幼儿教育的深层次思考进一步加深,对于其价值思考还是基于对目前幼儿教育现在存在问题的分析。

  二、幼儿教育的作用

  一个人的教育是从幼儿教育开始,它是我们开启孩子学习程序的钥匙,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很快,这时候的教育是否得当,对于孩子智力、情商等开发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很多孩子潜能的开发主要源自这个时候的一种教育,只有教育得当,孩子才能更好地开发智力,延展情商。幼儿教学阶段也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快的一个时期,小学前的孩子就具备成人一样的大脑,这时候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不断提升,对事物具有了自己的一种看法,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孩子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弥补的一个教学阶段,一旦错过,将耽误孩子的一生。另外这时候也是孩子感受关怀和爱护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接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关心,然后他们也会将这种关心反馈回去,使得他们在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爱别人,这也是孩子需要在幼儿教育中不断学习的。

  三、存在的问题

  (一)联想的空间受到压缩。

  三到六岁的孩子的想象力相对人的一身来说,是十分丰富的。而然国内的幼儿教育起步较早,在很多的时候将一些小学知识进一步下放到幼儿教育之中,使得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接受一些提前教育,例如小学的英语,数学加减法运算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孩子加餐,这也是现在孩子家长的一种心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也正是因为这种幼儿教学的小学化发展,使得更多的孩子失去了联想的空间,他们的思想被完全固化,在孩子的眼里,太阳不是一个简单的恒星,他们将给太阳赋予更多的含义,例如太阳是一个蛋黄派,太阳是一个圆圆的饼。如果你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他们会给出丰富多彩的答案,也许在成人看来,这些千奇百怪的答案是很多都是一种无稽之谈,可能看起来都十分可笑,但是这是基于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联想,一种发散思维,但是现在的幼儿教育对于这方面的抑制相对比较严重,对孩子开展了认识教育是基于一种理性化教学手段,没有注重对于孩子发散思维的一种培养,只是粗暴地将认识教育建立在一种成人视角的教学之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联想思维的发展。

  (二)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使得孩子从小出现厌学的苗头。

  很多家长需要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点驱使家长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例如给孩子报一个钢琴班,报一个书法班等等,选择双语幼儿园,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英语和汉语的双重教育,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失去了更多玩耍的时间,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之中,学习的压力不断增大,但是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的是玩耍的时间,他们在打闹的过程中将学会更多的生活技巧和社会经验。

  在玩耍的过程中,他们学习起来更加具有兴趣和积极性,这些在正规的教学之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很多家长目前还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是一味地进行教育投资,很多孩子周末、寒暑假的时间都被一些兴趣班所填满,被一些特长课程所挤占,久而久之,这种学习压力使得孩子产生一种厌学情绪,不断对学习失去兴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更加没有积极性,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不断提升。因此,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将适得其反,兴趣班没有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反而使得更多的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四、促进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幼师素养培训。

  幼师队伍建设是现在幼儿教育的主要力量,只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师的知识能力,提振她们的素质教育的意识,才能不断加强她们在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现在幼教事业。一方面加大对于在职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他们知识结构和能力,另一方面,在新鲜血液注入中,需要进一步提出对幼师培养的整体方案,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使得这些准幼师们更好地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知识,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需要升级更新,适应现在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幼师队伍不断得到优化。

  (二)教学理念贴近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

  玩耍是幼儿的天性,桌子对面的教育对于这个时候的孩子相对有点严肃,而且有点早,需要不断拓展在游戏中的教育,孩子对于玩耍有着天生的兴趣,在玩中探索认识,能力创新,思维发散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幼教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暴露出来,需要通过教师知识能力的提升,教学理念的转变,实现幼教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还给孩子一个更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熊灿灿,张芬等.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实现西部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探索.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D].2010,12:156-157.

  [2]蒋文飞,杨欢耸等.幼儿园课程小学化的现状及分析[D].2012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ReformandManagementInnovation(ERMI2012),2012,12:145-146.

【篇14】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幼儿早期数概念的发展对其以后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有许多机会接触数学概念,如玩沙、剪纸、吃饼干、走楼梯、贴画等。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数学语言的使用来促进幼儿获得数概念,如果教师能把数学语言融入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中,将会更好地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何为数学中介语言
  数学中介语言就是教师与幼儿进行的关于数学概念的非正式、有目的性的对话。如,在堆积木的时候引导幼儿说出积木的形状,在捏橡皮泥的时候与幼儿讨论橡皮泥的长度和厚度,在串珠的时候引导幼儿说说珠子排列的规律等。
  二、教师应具备的幼儿数学教育理念
  教师及专业人员应具有以下教育理念:
  数学教育旨在促进幼儿数学经验的获得,在使用数学的过程中使自身的物理世界与社会世界更具意义;
  数学教育应建构幼儿关于家庭、语言、文化、社会背景的经验与知识,建构幼儿个体的学习方法;
  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实践应基于幼儿的认知、语言、健康、社会以及情绪的发展;
  数学课程与数学教育实践应加强幼儿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征能力、交流能力以及与数学概念相联系能力的培养;
  确保数学课程的连贯性,确保重要数学概念的兼容性;
  数学教学活动与其他活动应进行有机整合;
  为幼儿参与游戏提供足够的时间、材料及教师支持,鼓励幼儿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索、操作材料;
  利用适合的活动与教学策略传授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及数学语言;
  对幼儿数学知识、技能以及策略进行更深层次的、连续的评估。
  三、教师如何使用数学中介语言
  Copley在《幼儿与数学》中将幼儿数学教育中涉及的数概念分为九类,分别为数字、空间关系、测量、几何、运算、排序、模式、图示与分析数据。九类数概念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幼儿最容易理解;数字;,最难获得;数据分析;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中应涉及所有的数概念类型,每一种技能的掌握都对幼儿今后的数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幼儿教师该如何使用数学中介语言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对适宜的数概念的理解呢?
  1.数字
  幼儿数学能力最初的表现就是使用数字,最典型的就是幼儿一开始通过数他们的手指来告知他人自己的年龄。不久之后,幼儿开始数他们身边的物体,数衣服上有多少粒扣子,数桌子边有多少个小朋友,数盘子里有几块饼干。
  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许多机会让幼儿进行数数活动。;数数看,你爬了几个台阶?_;你捡了几片叶子?;;l、2、3、4、5……;幼儿先按照顺序数物体(唱数),然后学会将一个数字与一个物体进行匹配(一一对应,点数)。幼儿先数到了lO,然后数到了20。当幼儿具备了简单的点数能力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幼儿介绍更复杂的数数策略,跳数。当幼儿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数之后,教师可以示范如何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数。如教师将积木两两放在一起,示范数;2、4、6……;早期的;跳数;经验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地理解将要学习的乘法。
  2.空间关系
  幼儿教师经常让幼儿把蜡笔放在蜡笔盒里面,把玩具放在架子上,把鞋子放在小床下。;在……上面;;在……下面;;在……里面;是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关于空间关系的语言。
  此外,教师还应该使用一些高水平的描述空间关系的词语。如,;在……中间;;在……旁边;;在……周围;。幼儿在玩积木的时候经常将一块积木放在另一块积木的上面、放在两块积木的中间、放在另一块积木的旁边或者放在另一块积木的下面。教师可以简单地描述积木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指出它们的形状。如,;丽丽,我看到你将4块小三角形积木放在了一块长积木的上面。;;这是小猫的家,这是小狗的家,这是小羊的家,小狗家在小猫家和小羊家的中间。;如果教师经常在言语中涉及这些内容,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空间关系更敏感,而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会高频率地使用这些词语。
  3.测量
  幼儿对量的比较很感兴趣。他们经常会因为;我的塔比你高;;我的年龄比你大;;我的汽车比你快;;我的手指比你长;而骄傲。教师只要在幼儿的教育环境中提供不同尺寸、长度、重量、速度的物体,并且经常使用与测量相关的语言,就可以满足幼儿;测量;和;比较;的愿望。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不同属性。如,当幼儿在玩橡皮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幼儿比较泥条的长度和质量:;你们谁的泥条长?;;这两个泥球哪个重,哪个轻?;
  教师还可以提供测量工具,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测量经验。如,提供线团、木棒。;君君的泥条有一根棒子那么长,佳佳的泥条比一根棒子长。;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用手指去比较。到了大班,教师就可以提供一些标准的工具,如直尺、天平等,鼓励幼儿测量并记录结果。教师还可以将两个幼儿的泥条搓成一个球,然后问幼儿:;刚才你们的两条长长的、细细的泥条和现在这个圆圆的泥团,哪个更重呢?;这样的提问能帮助幼儿进一步发展。
  4.几何形状
  幼儿对确定几何形状也具有非常大的兴趣。两岁大的幼儿就开始认识形状,并且能根据这些属性分类。所以,幼儿的教育环境中应该具有多种几何形状的物体,既要有平面的,也要有立体的。这些物体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质地,如木质、纺织品、橡胶、塑料、纸质等。
  幼儿先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形状,引导幼儿探索几何形状的概念。如这些形状的角、边、尺寸以及两种形状的异同。;这是三角形,数数看,一共有几个角?几条边?;;这是正方形,它和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探索图形的变化,当幼儿剪纸时,讨论他们所剪出的形状。如果幼儿已经熟悉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剪开,让幼儿观察得到了其他什么图形,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剪纸。幼儿用餐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使用塑料刀切饼干、水果、面包等,切成各种几何形状,讨论每一种形状的角、边、弧线以及其他属性。
  5.运算
  运算能力是幼儿数学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事实上,幼儿很早就开始接触运算,并表现出对一个集合的量的增加和减少的理解。他们知道更多的物体可以加到一组物体中去创造一个更大的集合,也知道能从一组物体中减掉一些,变成更小的集合。他们会使用具体的物体,如玩具、糖果、饼干等进行简单的运算,表达总数或者差异。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将数学运算语言融入幼儿每天的学习与游戏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运用适宜的数学语言。如,对于四五岁的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在小数量范围内,并且加、减数均不超过1的简单的应用题。如,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了1只,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鸟?其目的是考察幼儿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5岁以后,多数幼儿可以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加、减数也不限于1了。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这样的问题:;请你种8颗种子。如果第一次种了5颗,第二次要种几颗才能完成任务呢?;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利用符号进行抽象逻辑运算。
  6.排序
  根据尺寸给事物排序,或者根据时间给事件排序对幼儿来说都是一项很复杂的任务。幼儿很喜欢按照尺寸比较物体。如,四岁的幼儿就能根据鞋子的长度给鞋子排序,他们还能将一样尺寸的鞋子放在一起。
  幼儿在排序时,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运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如,当幼儿按尺寸为鞋子排序时,教师可以问:;你为什么把这只鞋子放在这里呢?;;如果我把鞋子挪到这里会怎么样?;;这里还有一只鞋,应该摆哪里呢?;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他们思维的过程。此外,使用序数词也是幼儿获得顺序概念的有效方式。如,;小明你第一个上来给我们讲故事。华华第二个。;将序数与幼儿自身以及所做的事情进行联系,幼儿对排序会有更深的了解。
  7.模式
  幼儿每天都生活在各种模式中,他们的一日生活就是一种模式,醒来、穿衣、刷牙、吃饭、拿书包、去学校……幼儿身边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模式。
  教师应该提供让幼儿重复、延续以及创造各种模式的机会。;看,蜜蜂身体上的花纹有什么秘密?是黑色的、黄色的条纹!蜜蜂身上的花纹是有规律的。你们知道还有其他什么动物身体上的花纹也有规律吗?;;我们利用娃娃家里的玩具创造一个规律吧。我们先做什么?接下来呢……哇,让我们一起看一下:盘子、杯子、勺子、盘子、杯子、勺子。接下来应该摆什么呢?;教师还可以在剪纸、贴画、手工等各种活动中鼓励幼儿创造视觉上的模式。鼓励幼儿通过拍手、唱歌、敲击等方式创造声音的模式。如,拍手;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模式的训练能有效促进幼儿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他们能在更高级的学习中使用这种技能。
  8.图示化
  用图表示信息对幼儿来说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我们可以利用图表给物体分类,进而对不同类的物体进行统计、比较。特别是柱状图。能很好地表征数据。如,教师可以利用柱状图显示幼儿最喜欢的颜色:;这些是小朋友喜欢的颜色,让我们数一数。有6个红色,1个紫色,5个黑色,7个蓝色。哪一栏的投票最高?我们最不喜欢的颜色是哪种?;
  9.分析数据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数据统计和整理。如,先让幼儿搜集交通工具的图片(校车、小轿车、卡车和自行车)。然后,让幼儿组成小组出去散步,每看到一种交通工具,小组中的一名幼儿就将相应的图片放到另一个包里。幼儿回来后,将这些图片平行放置,建构一张柱状图。这张图表直观地呈现了幼儿在散步的过程中看到的每一种交通工具的数量及数量的对比。教师根据图表,引导幼儿分析其中各部分数据所代表的含义。如,;我们一共看到几辆车?其中,多少辆自行车?多少辆小汽车?;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收集数据、表征数据、分析数据,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技能,也是幼儿比较缺乏的技能。

本文来源:https://www.gxxing.cn/shiyongwen/240248/

  • 相关内容
  • 03-02 铝业采购部的年终总结范文(精选3篇)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

  • 03-02 职业学校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2篇)

    转眼间,中等职业学校的这一时期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有过欢笑和泪水,令人印象深刻。此时,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为中职毕业生写一份自我评价报告,并通过

  • 03-02 公务员职级晋升个人总结【18篇】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

  • 03-02 观《遵义会议》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

  • 03-02 银行个人廉洁自律自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gxxing.cn 果香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果香文学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