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素描肖像_浅析肖像素描教学中的人性意识论文

  • 发布时间:2009-08-02   浏览: 次   来源:   手机版

【www.gxxing.cn--词】

  论文关键词:肖像素描 人性 教学

  论文摘要:传统的素描肖像教学很重视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身处现代社会,沿着现代艺术发展的脉络来看,有意地引导学生对于人性方面的关注应该是比审美意识更深层次的研究,对正确结合中西人性论的优劣,充分发挥学生积极的人性意识和社会文化身份选择,进而革新现有基础素描教学体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现行的我国高等院校艺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无论是油画、国画以及其他绘画方向,素描在基础阶段的作用确是不可替代的。就题材来讲,素描课程主要以静物、风景、肖像和人体为主,而肖像在这几种类型的题材中可以说难度最大,相关因素也更多。素描肖像的表现对象是人,就少不了对人的研究,研究人就会涉及到人性。本文以素描肖像教学为对象,探讨对于人性的关注和研究。努力让肖像素描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案臼,能紧扣现代艺术发展的主潮流,紧密配合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发展方向,更好地为以后的专业教育打下基础。

  一、人性意识的加强在肖像素描教学中的必要性

  素描肖像的研究对象是人,这与哲学和人学中的研究对象一致,而人性内涵的变化自古多变。马克思给出的定义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代人性学家张荣寰这样诊释人性:“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达,人性的本质,即每个人都拥有真理的真相,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质,作为存在的人不会失去真理性,所体现的真理性是真正平等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人的地位确立在与宇宙同等的位置,人的真理性与宇宙真理性同等发展,人可以通过人格的上升,将生命的意义和脚步遍及宇宙”。

  探讨人性是目的是什么?哲学和人学中探讨人性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好地解释、激发、引导、组织人类行为,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类存在。我们在绘画中探讨人性,目的肯定不同于哲学和人学的范畴,那么目的又是什么呢?基于研究对象的一致性,在素描肖像中对人性的探讨,其目的主要在于:如何更好地以素描的形式解释、表现现代人类行为,如何更好地以绘画语言探讨现代人类存在的状态,给予人本身更多的人文关怀,并由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以后的专业发展,体现艺术对现代人类文化的贡献。

  在马克思看来,实际上,人的本质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即外因,也包括每个单个的人所具有的个性。所以,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固然是人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还应该加上个人所具有的个性,比如自私、自由等。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体现于人心的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四端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的人。就是说,再坏的人,再堕落的人,也不可能没有这四端,不可能没有这四种心。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得不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为了制止由于性恶产生的混乱,才制定的礼仪制度。当然,再往后说,还有法律。“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思是人天生本性是恶的,之所以善,是后来教育的结果。这是荀子性恶论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虽承认人性的存在,但否认存在普遍抽象的人性:只有从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出发,才能得出对人性的正确解释,并由此断言,在阶级社会中没有超阶级的人性。

  以此看来,人性的内涵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在现代社会,现代人在现代生存语境中有形形色色的表现,而其本质的表现又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得以表露,丰富的个体就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现代社会。那么素描肖像教学在内容上无外乎的头像、半身像和全身像的类别其实暗藏着一个个丰富个体的内心世界,体现着各种各样的人性特征。这种把握,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就构成用素描形式表现人物进而体现时代特征的高度。对于现代的肖像素描教学,人性意识加强的必要性一是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和训练,能准确传达人物的内在气质;二是要从人性关怀的基础上去分析个体精神特质的时代因素,让自己的画笔能描述时代和人物的种种特征和特有精神内在,体现一个艺术从业者更高远的文化身份认同。

  二、人性意识的加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

  综观高校艺术与设计院校的肖像素描教学,一般还是重视学生对形体和造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那种描摹性的长期和短期作业对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见效甚微,加之这种训练方式在高中时就已经延续,在大学的学习中,这种延续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还是停留在一般的水平,甚至还产生应付和敷衍的行为。而肖像素描最精粹的境界—人的精神气质的描摹上,就做得远远不够。叔本华说过:“不能认识和欣赏世上所存在的美和善的原因,除了智能不足外,便是人性卑劣的一面从中作梗”。学生的肖像表现力和对人物内在的把握上的深度缺乏,是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程度的体现,不在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建立起道德和理性的标高,那么由此进人人性的探讨就遥不可及。历史上真正杰出的肖像画家,对人性意识的表现都是建立在对人物内在精神气质的精彩表现中。他们还具备一种品质:一种天然的对人性的探索和表现中:《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齐白石自画像》等经典肖像都有这样的人性意识,也只有这样,画家的精神深度和人性光芒才会感染后人,成为经典。

  以此分析,肖像素描在课程设置上就要突破现有的模式。首先要加强理论鉴赏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联度;一是要把精品鉴赏课程和素描实践课程紧密结合,课程设置不要分离太远;二是在教学中可以在对传统经典素描的分析后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教师指导中注意对表现技法和任务对象的分析和解读,注意对人物精神气质的外在主要特征进行分析。要训练学生眼睛捕捉人物特征的能力,在用尽可能少的笔触下表现人物的精神特征,表现人物的内在。课程设置还应注意要敢于突破现有课程设置模式,加强素描课程的模块化建设,也就是要注意素描教学的提高不是被其他课程分割太过,要把艺术采风、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模块,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要让学生进入一个相对集中的对肖像素描的感知和情感阪依上,不因为学校管理和其他课程而千扰了这种阶段性情绪,进入一种临习和创作的情境,这样才能在这阶段起到很好的认知提高和审美提高,完成肖像素描水平的质的提升。这也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符合艺术创作过程的发生、发展和生成理论。 人性意识加强对现有的师生关系的拓展也有积极的意义。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传”与“授”之间建立的是金字塔式的权力话语体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对立的统一体。对肖像素描教学而言,加强人性意识就要求教师在言传身教的时刻注重平等的、交流的关系,教师更要注意自身人格力量的师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尽量少用审视的和布道的色彩去要求学生。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社会身份不仅仅是传业者,更是通过素描教学让学生学会感知人的本质特征的引导者、师范者,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认同要具有更高的社会意识。对当前的种种文化现象的认识和剖析深刻而独特,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和探讨意识。

  三、人性意识的加强是现代艺术发展趋势的要求

  现代艺术历经“前现代一现代一后现代”的演变,直到现在所谓的当代艺术,反叛是其本质,人性的困惑和冲突是其特点。看来,进人现代文明以后,工业化和现代化把现代人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精神上的苦痛和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一样,不停地在发展中徘徊和挣扎。以现代主义艺术看,一面是被工业文明异化了的自我,一面又是自我膨胀,以人取代上帝;一面是感受的迷乱,把世界视为碎片,一面又崇拜非理性的直觉,追求艺术形式视觉上的翻新。现代主义艺术撕开了传统文明的面纱,让灵魂裸露,让世人目睹人性的负面所开出的“恶之花”,人性的贪婪和缺点在彰显,艺术家的人格力量被消解,甚至,“艺术死亡论”也层出不穷,本质地说:这还是人对自身生存困惑的人性反思。当现代主义艺术过渡到后现代时,艺术已经丧失了沉思的兴趣和功能,它冷却了仅剩的一点批判的热情,变得满不在乎,均庸俗同流。许多所谓的后现代艺术家以艺术的名义展览病态的自我;以艺术的名义玩世不恭;以艺术的名义自虐、施暴、获取商业利润等等,在各种前卫艺术的旗帜下干着非艺术的买卖。杰姆逊鼓吹:“关于过去的深度感消失了,我们只存在于现时,没有历史,历史只是一堆文本、档案,记录的是已不存在的事件或时代,留下来的,只是一些纸、文件袋。这些所谓的艺术行为挑战人类的文明,越过了理性的防线,将人还原为动物。性成为他们“艺术创造”的不竭源泉,成为他们反文明、反社会的杀手铜。维特根斯坦说:“人的身体是灵魂的图景”。如果真是如此,某些后现代艺术家用自己的身体再现了灵魂的丑陋图景,人性在全面物化。历史意识、价值判断、主体性丧失,抹平真假、善恶、美丑的界限,躲避祟高。恰在此时,艺术家应更具有清醒的良知,担当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明确地站在真、善、美的立场上,弘扬人性美,鞭鞋人性丑。马克思曾指出:“消费对于对象所感到的需要,是对于对象的知觉所创造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目睹现实生活场景中的血腥事件所激起来的情感反应,决不可能是审美意义上的情感反应,只可能震动感官,产生恶心、反胃等低级的生理反应。经济全球化并非等于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政治的单级化、文化艺术的后现代化。相反,全球化应包含丰富的民族特性。马尔库塞指出,现代工业产生的“商品拜物教”把本不属于人性的物质需求和享乐无限制地刺激起来,使人把这种“虚假的需求”当做“真正的需求”去追逐,结果使生命物化,成为物资的附庸。后工业时代商品化程度更高,对人性尊严和自由的挑战也就更大,这就更需要艺术家保持独立人格,抗击异化,抵制那种一味地释放本能的自由观。

  全球化的来临已经裹挟着后现代艺术思潮泥沙俱下。反观我国传统艺术,非理性本能欲望在艺术中绝对没有位置。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就是生命意识、宇宙意识。古代哲人区分人与自然,但并不将二者对立,总是寻求各种途径向自然回归,并把这种回归视为人性的高度完满。艺术是实现这一回归的手段之一。中园艺术主张开放心灵,容纳万物,“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达到“忘我”,“神与物游”,在凝神观照中直观天地之“大美,体悟生命之意义;感应宇宙间流贯的磅礴之气。中国艺术所表现的人性的自觉,决非使自我“傲倪于万物”;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大自由、大解放,决非是本能欲求的呐喊和发泄。中国艺术十分强调人格的重要性。“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中国画的美学范畴如“神气”、“雅健”、“清逸”、“气韵生动”、“不装巧趣”、“平淡自然”等等都来源于人格美的人性力量。涵养人格的最大目的就是去俗,净化内心不合理的欲求。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郸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所以,中国画强调功夫在画外。读书、交游、静思,用各种办法来涤荡心灵,开拓胸怀,涵养美德,造就一个优美人格。艺术所表现的情感就是这样一个健康人格所自然生发出的情感,达到孟子所说的“美善相乐”的理想境界。这样的艺术才能体现人性的高贵与尊严。在后现代语境中,审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半个多世纪以前,宗白华有感于国弱导致国民的灵魂“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发出沉痛地追问:“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哪里去了?”同时,他批判近代西洋人只懂得利用科学征服自然,征服落后民族,却不懂得体会自然和生命的旋律美,“而以厮杀之声暴露人性的丑恶,西洋精神又要往哪里去?哪里去?”半个多世纪以后,我们再次遭遇到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做出理性的思考。在新世纪的清晨,批评家王仲先生针对当前艺术界出现的问题,大声疾呼:“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理想。”艺术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应该体现人性的自觉意识,在真、善、美与假、丑、恶之间做出鲜明的价值判断。作为高校艺术教育,肖像素描教学可以在这方面寻找自身的人性亮点,建立合适的人性标高。

本文来源:https://www.gxxing.cn/gushiwen/15395/

人体肖像素描步骤 素描肖像图片
  • 相关内容
  • 08-02 梦见割猪草|挑猪草散文

    三月春暖花开,四月清风自来。最美不过花季~  正当大家抛开羽绒服准备迎接春姑娘入怀的时候,一场倒春寒,让我们不得不用瑟瑟发抖的双手重新打开衣柜,冬装再次上身。  办公室前的一排垂柳,春暖的日子,眼散文

  • 08-02 [宝宝几岁认识颜色]帮助宝宝认识几何图形教案

    几何图形组就是帮助宝宝认识几何图形,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作准备,同时也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方法一: 教具:图形嵌板  要求:  1、先让宝宝认识图形,然后把图形从嵌板中拿出来,一一教案

  • 08-02 成长的烦恼_成长的油画随笔

    我呆呆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幅油画,手中的笔渐渐地停止了舞动,然后被我轻轻扔进了水池,在“吧嗒”一声后沉入了水底,明艳的颜料从笔毛里恋恋不舍地离开。  而我的童年不就如同那颜料吗?我想深情挽留,童年却在随笔

  • 08-02 数字的分解与组成教案_数字8的组成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活动重点:  学习教案

  • 08-02 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_把生活活成温情该有的样子散文

    1、小时候的糖果已经被忘记了味道,童年时珍藏的弹珠也早就失了踪迹,那些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啊,是否都悄悄的变了模样。  2、最喜欢木心老先生的一首诗《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散文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gxxing.cn 果香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果香文学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